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邁入開放前沿——記者探訪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25 18:52:58
來源:新華網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邁入開放前沿——記者探訪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

字體:

  新華社重慶9月25日電 題:邁入開放前沿——記者探訪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

  新華社記者趙佳樂、李建發、徐宙超

  走進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裏的團結村中心站,只見龍門吊起落不停,集裝箱碼垛如林。在不遠處的重慶鐵路口岸,剛剛通過中歐班列運抵的進口汽車準備接受檢測,一批國産賽力斯汽車也已“整裝待發”,即將出海。熱火朝天的景象彰顯着園區的開放活力。

  這是9月23日拍攝的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內整齊排列的汽車。新華社記者 肖瀟 攝

  “以前,‘不沿邊、不靠海’的重慶往往被視作‘開放末梢’,團結村中心站也只是一個四等小站,周圍都是農田。”重慶泛歐鐵路口岸經營管理公司工作人員宋開成説,誰能想到在短短十餘年裏,這裡竟迎來了跨越式發展,成為開放前沿。

  改變始於2011年,當時我國第一列中歐班列“渝新歐”從重慶團結村中心站始發。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更是為中歐班列注入蓬勃活力。2017年9月,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前身——渝黔桂新“南向通道”班列又在此首發……

  這是9月23日拍攝的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新華社記者 肖瀟 攝

  越來越多的國際班列在此匯集,團結村中心站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的“鄉里小站”已經發展為佔地面積22平方公里的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目前,園區擁有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渝滿俄等國際班列,開行線路62條,陸上聯通近40個國家的110個城市,海上輻射124個國家和地區的523個港口。今年上半年,多方向的班列共開行2596列,運輸18.6萬標箱,貨值501億元。

  9月23日,觀眾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裏的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展示中心參觀。新華社記者 肖瀟 攝

  “依託國際班列,園區還在不斷促進通道、口岸、保稅聯動發展。”重慶泛歐鐵路口岸經營管理公司金融投資部業務經理羅鑫介紹,10餘年來,園區的鐵路口岸先後獲批整車、藥品、郵件、肉類四項口岸功能。今年4月30日,重慶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獲批。截至2023年底,園區共引進企業超5400家,覆蓋物流、有色金屬、醫藥、冷鏈、金融等類型。

  這是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裏的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展示中心拍攝的“果園港”模型(9月23日)。新華社記者 肖瀟 攝

  逐漸擴大的開放&&、不斷優化的開放環境還有助於國際通道能級的提升。“一開始,中歐班列始發時僅出口單一IT産品,而現在出口産品種類達數千種。”宋開成説,隨着口岸功能的完善,班列的回程貨源也有了保障。2018年,國際班列就達到了進出口貨物的雙向平衡。

  開放的腳步還在向前邁進。近年來,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不斷推出改革創新舉措——

  9月23日,觀眾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裏的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展示中心參觀。新華社記者 肖瀟 攝

  園區探索多式聯運“一單制”,企業可以實現運輸倉儲過程“一單到底”、一次辦理,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2024年上半年,共簽發“一單制”提單5810票。

  9月23日,觀眾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裏的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展示中心參觀。新華社記者 肖瀟 攝

  園區探索開行新能源汽車運輸專列,研發普及“可調節車架技術”,單箱整車運輸能力提高近一倍,單車物流成本降低了近50%。今年上半年,鐵路口岸進出口整車約3.69萬輛,同比增長約6倍。

  這是位於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內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調度中心(9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瀟 攝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優化物流、倉儲、報關服務,讓更多貿易商、企業在園區落地。”羅鑫説。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