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非遺課” 中美青少年在貴州體驗非遺文化-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18 15:56:47
來源:新華網

同上一堂“非遺課” 中美青少年在貴州體驗非遺文化

字體:

  9月16日,苗族婦女李文芳指導美國青少年學習蠟染製作技藝。新華社記者 駱飛 攝

  新華社貴陽9月18日電(記者駱飛、袁睿)中秋節假期,苗族婦女李文芳家的吊腳樓裏十分熱鬧,一群來自美國的青少年正圍坐在一起,認真跟着她學習蠟染製作技藝。

  “大家先要用筆在白布上描出圖案,然後再用蠟刀把融化的蠟油均勻地按圖勾畫,讓蠟油與圖案貼合在一起。”身着苗族服飾的李文芳邊示範邊講解。

  畢業於美國萊克伍德高中的肯齊·湯普森·謝爾頓學得很認真。第一次體驗蠟染製作,她感覺以蠟刀為筆,想要均勻地在白布上畫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9月16日,苗族婦女李文芳指導美國學生學習蠟染製作技藝。新華社記者 駱飛 攝

  儘管手法還很不熟練,謝爾頓還是耐心地勾勒出大熊貓圖案。她説:“蠟油容易在白布上凝固,稍微不注意就結塊了,而且一些細小的線條用蠟刀無法一下完成,需要細緻地勾描。”

  現場還有來自美國華盛頓州林肯中學等多所學校的80名師生。他們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參加由美中青少年學生交流協會組織的美國青少年“青春同行”華盛頓州代表團到訪中國貴州,在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戶苗寨體驗非遺文化。

  地處中國西南腹地的貴州省,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千百年來,苗族、侗族、布依族等世居於此,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苗族蠟染技藝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民族藝術之一。

  苗族蠟染技藝就是用蠟把花紋點繪在麻、絲、棉、毛等天然纖維織物上,隨後放入靛藍染料缸中浸染,待蠟融化後便呈現出藍白相間且帶有一種抽象感的“冰紋”圖案,主要用於印染傳統民族服飾。該技藝於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得到了較好的傳承和保護。

  9月16日,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第一中學苗族學生吳茗鈺向美國青少年介紹苗族服飾。新華社記者 駱飛 攝

  今年16歲的苗族學生吳茗鈺坐在其中,與美國青少年們一起學習蠟染技藝。自幼耳濡目染苗族文化的吳茗鈺操作熟練,還不時幫助一旁的美國學生。

  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解後,來自美國華盛頓州三城預備高中的肯尼思·克萊恩大膽創新,用蠟刀勾畫出一個手持長劍、身披鎧甲的英勇戰士。

  克萊恩緊緊握着他的蠟染傑作,迫不及待地向記者展示。“瞧,我畫了個威武的戰士!”他一臉興奮地説。富有創意的他把自己一直喜愛的文化元素和新學的苗族蠟染手藝巧妙地結合起來。

  9月16日,美國華盛頓州三城預備高中學生肯尼思·克萊恩展示親手製作的蠟染。新華社記者 駱飛 攝

  美麗典雅的“友誼之花”、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天馬行空的“抽象畫”……古老的蠟染技藝,在充滿想象力的中美兩國青少年的手中呈現出不一樣的面貌。不少受訪的美國學生&&,沒想到用苗族蠟染技藝能表現如此豐富且充滿個性化的圖案,真是一種很奇妙的民族文化體驗。

  現場,來自凱里市第一中學高二年級的多名苗族學生相繼給此行的美國青少年介紹了苗族刺繡、銀飾、節日、美食等文化。

  此刻,李文芳一家所居住的苗族傳統吊腳樓,猶如一個生動的非遺課堂,為中美兩國青少年搭建起關於中國民族文化體驗、傳承的交流&&。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