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8月23日電(記者王紫軒、張睿)今年初,甘肅省天水市憑藉一碗麻辣燙聞名大江南北。記者近日重訪小城,目睹美食掀起的連鎖反應由“星星之火”轉為“燎原之勢”,以及給工商、農業、文旅等領域帶來的蓬勃生機。
這個暑假,天水市主城區的麻辣燙四合院裏滿是大學生和遛娃的家長。“老網紅”海英麻辣燙挂起“哈海英麻辣燙”的新招牌,店員們熟練地將菜品碼放到位。
“爆火以來,客人一波接一波,現在還是日均七八百人。”老闆娘哈海英説,水泄不通排“長龍”的場面少了,但散客源源不斷,流量趨於平穩。
“我們註冊了商標,研發上架辣椒面、麻辣燙料包、油潑辣子等産品,通過直播、網店銷售。”哈海英説,傳統攤點的經營者已經意識到,再偏再小的店面如今也能聯通五湖四海的大市場,“我們正努力向品牌化、專業化發展”。
記者從天水市商務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天水當地麻辣燙經營主體擴展至577家,麻辣燙相關産業企業達到76家,一批專門從事麻辣燙食材、料包生産、加工、包裝的企業應運而生。當地優化營商環境,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涉企服務更便捷。
“天水麻辣燙爆火後,我們投入一條速食麻辣燙生産線,從拿到相關行政許可審批,到生産、上市,前後不到1個月。”天水綠昊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戚衛紅説,公司已銷售70多萬份(包)麻辣燙相關的産品,銷售額超過400萬元。
在當地,麻辣燙也成為農業産業轉型、農民增收的好幫手。
天水豐晟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天水市甘谷縣本土企業,生産幹辣椒、油潑辣子等産品,業務覆蓋6個村1000多戶椒農。“甘谷辣椒火了,全國客商都找上門合作,銷量比往年翻一番。”負責人尉海龍趁熱打鐵擴大種植基地、新建冷庫,投運麻辣燙底料、辣椒醬等生産線。
據甘谷縣農業農村局統計,今年3月以來,全縣主要辣椒經銷企業累計銷售辣椒産品223.64萬斤,總銷售額4461.32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倍。當地加速提升甘谷辣椒標準化生産水平,辣椒種植面積達10萬畝以上,較去年增加近一倍。
“我家種了3畝辣椒,往年收購價一斤2元,今年估計能賣到3元。縣裏免費提供地膜、化肥、種苗,我又承包了20畝地,8月就能採摘上市。”甘谷縣禮辛鎮椒農尉東林説,麻辣燙火爆讓農民獲得紅利,一些村民提前趕行情,線上零售綠辣椒,一斤能賣到6元。
美食助推文旅“長紅”。從3月初至6月底,天水市累計接待游客2379.61萬人次,同比增長46.94%。數據表明,這座歷史悠久的老牌旅游城市憑實力接住了流量。
在天水市伏羲廟前的外地車輛臨停點上,津、冀、浙、粵、川、魯等十幾個省份的車牌號映入眼簾。一旁的天水市博物館裏,39歲的亓雯正和兩個孩子認真聆聽講解。
“我們是從山東自駕過來的,以前走過比較著名的青甘大環線,這次趁暑假帶孩子來天水,不光是嘗麻辣燙,還想感受伏羲、大地灣、三國、石窟這些文化。”亓雯説,天水像一個引子,讓甘肅越來越多的寶藏景區被發掘。“接下來我們打算去甘南看看。”
始於底蘊,成於態度。為了讓“麻辣燙效應”最大化,天水文旅部門接連出招,夜市經濟蓬勃發展、優秀劇目連番上演、網紅達人應邀打卡,文旅團隊趕赴多地推介宣傳。今年暑假,當地還豐富研學游業態,推出20條暑期研學線路。
天水市博物館社會服務部負責人杜麗敏説,暑假以來,該館研學課程場場爆滿,北京、西安、香港等多地研學團隊前來打卡,以初高中生為主。“我們的手工體驗課讓地域文化‘活’起來,竹編龍馬、製作彩陶等很受歡迎。”她説。
“截至6月底,麥積山大景區今年共接待游客110.71萬人次,暑假又迎來高峰,日均一萬人次以上,東部省份游客比例明顯提升。”麥積山大景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輝説,麥積山石窟針對不同人群開發了2條游覽線路,分流游覽,提升游客游覽體驗。
越來越多周邊旅游市場和小眾景區迎來眾多游客。
據天水市文旅局統計,今年以來,天水各縣區接待游客數量創同期新高,清明、五一假期星級酒店平均入住率達60%以上,鄉村農家樂、民宿産業持續升溫。
一家民宿老闆告訴記者,天水氣候涼爽,入夏以來,許多廣州、深圳、上海的游客索性短租十天、半個月,在當地消暑納涼、深度游。
麻辣燙掀起的“現象級”余波還在持續。不久前,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推出“甘肅(不)土特産”系列文創毛絨玩具,除了“麻辣燙花束”外,還有蘭州軟兒梨、定西洋芋、天水櫻桃等特色農産品文創,同農業“賽道”聯動。
直播間裏,工作人員“開鍋”售賣“麻辣燙”毛絨玩具,親切、可愛的互動形式廣受好評,産品一經上架就引發搶購,激蕩起新的熱搜詞條。
一業興、百業旺。據天水市政府統計,麻辣燙爆火以來,全市新增就業2.82萬人。乘着麻辣燙的“火車頭”,天水加速發展的振興圖景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