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講解志願者羅巍:讓更多人學會欣賞博物館-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8/21 11:38:12
來源:新華網

文博講解志願者羅巍:讓更多人學會欣賞博物館

字體:

  新華社西安8月21日電(記者張京品、王澤昊、孫正好)暑期的西安博物院人頭攢動,好不熱鬧。周末的一天上午,文博講解志願者羅巍一如往常換上馬甲,戴好擴音器,大步邁進屬於他的“世界”。

  在西安博物院臨時陳列展櫃前,一件唐三彩載物臥駝俑引來游客駐足欣賞,羅巍見狀移步人群中。

  “唐朝時期,外國商旅、使節來到長安,首先要在金光門辦理手續,證件上蓋好章後方能進城。主人去辦手續了,那些駱駝就臥在地上歇息,也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件文物的樣子。”羅巍妙趣橫生的講解讓人如臨其境,游客嘖嘖稱讚。  

  羅巍(左一)正在給游客講解。新華社發

  “歷史學不完,也學不夠。”平日裏,羅巍注重學習和積累,見縫插針不斷豐富文史知識。在講解方式上他主張“因材施講”,風格既能專業深入也能輕鬆風趣,深受游客喜愛,很快在西安文博講解圈有了名氣。

  “工作的緣故,我只能抽出周末和節假日來講解。工作日裏我是一名國企職工,而徜徉在博物館我便進入了夢想世界。”38歲的羅巍談吐幽默,講到歷史與文化,眼神中閃爍着自信與熱愛。

  羅巍是雲南人,大學來到西安學習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雖是理工男,但他卻對文史情有獨鍾。“西安是個好地方,你們來上學既要學好,也要‘玩’好。”大學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羅巍卻銘記在心。

  2005年,羅巍與同學一起去游覽陜西歷史博物館,當走到周朝歷史單元,羅巍起了興致,從周朝的興衰發展到青銅器鑄造,再從周禮文化到周公吐哺等歷史典故,他如數家珍,不一會兒就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聆聽。也就是在那一刻,文博講解的種子在羅巍心中萌芽。

 羅巍(右一)正在給游客講解。新華社記者 王澤昊 攝

  大學四年,羅巍走遍了陜西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和文保單位,起初游歷只是出於好奇,但走着走着,這片土地上厚重的歷史與文化牢牢地拴住了羅巍的心。“想想小時候課本裏出現的兵馬俑、大雁塔,以及那些風雲激蕩的歷史就發生在你所站的這片土地,這太奇妙了。”羅巍説。

  2011年起,羅巍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等文博單位開始公益講解,並正式成為西安博物院的一名文博講解志願者,“能夠把自己所熱愛的知識分享給更多人,我感到無比幸福。”

  採訪中,記者發現羅巍手中總拿着一部平板電腦,他説這是他的“秘密武器”。在這部平板電腦裏,羅巍把西安博物院的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陳列等內容製作成了PPT,游客邊走邊聽邊看,很輕鬆就能了解文物及其背後的歷史。

  羅巍(右三)正在給游客講解。新華社記者 王澤昊 攝

  “羅老師是西安文博講解圈的高手,圈內人把他比作西安歷史的‘活詞典’和‘活地圖’。他做事執着、細緻、專業,值得我們學習。”文博講解志願者靳莉説。

  無論酷暑寒冬,還是風吹雨淋,每逢周末和節假日,羅巍總會擠出時間去博物館做講解,13年雷打不動。粗略統計,這期間他志願講解近400場,時長超過2000小時……

  “平時上班夠辛苦了,周末還去當志願者,你不累嗎?”

  面對朋友的疑惑,羅巍有着自己的理解:“做講解員不僅可以調節平日繁忙的工作,還能輸出知識影響更多人。我希望自己成為傳播知識的‘播種機’。”

  近年來,古城西安掀起文旅熱潮,成為很多人心中的詩和遠方。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像羅巍一樣的文博愛好者加入到志願講解員的隊伍中來,他們有教師、學生、上班族等。“希望我們這些‘前浪’可以帶動越來越多的‘後浪’,讓更多的人學會游覽博物館,在離開的時候能帶走更多知識與思考。”羅巍説。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