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8月21日電 題:雲南大理:變廢為寶,守護高原明珠
新華社記者浦超、尤立
曾幾何時,高原明珠洱海流域的餐廚垃圾、畜禽糞便、枯死水草等有機廢棄物處理是困擾當地的難題,有的廢棄物流入洱海,污染了清澈湖水……如今,經過不斷探索創新,雲南省大理州已在洱海流域建立有機廢棄物收集、清運、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體系,不僅有效減少了入湖污染物,還讓曾經的“廢物”變成了“寶物”。
近日,記者在大理州大理市主城區西洱河畔看到,幾名身穿綠色馬甲的工人正在水上打撈雜草、死魚和白色垃圾。船尾的工人划槳,船頭的工人手拿打撈網打撈。20分鐘左右,三艘打撈船“滿載而歸”返回岸邊。在船上打撈的工人楊紅社説,這個片區有12名工人,每天可打撈枯死水草等廢棄物2噸左右,全部運送到雲南順豐洱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工處理。
8月20日,工人在大理市西洱河上打撈水中的垃圾。新華社記者龔兵 攝
走進位於大理經開區的順豐洱海環保公司,廠區內道路兩旁分佈着公廁糞便處理中心、畜禽糞污處理中心、藻泥污泥底泥處理中心、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等多個處理車間,不時有滿載着各種有機廢棄物的貨車駛入車間。
順豐洱海環保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飛説,公司在洱海流域18個鄉鎮(街道)建立了27座有機廢棄物收集站、多個非固定式流動收集點,投放廢棄物收集車輛251輛,每天對洱海流域畜禽糞便、污水處理廠污泥、餐廚垃圾以及流域農作物秸稈、枯死水草等各類有機廢棄物進行收集清運,日均收集近2000噸,實現洱海流域全覆蓋。
記者在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看到,一輛輛滿載着餐廚垃圾的綠色廂式小貨車陸續駛進車間,把垃圾緩緩倒入池子裏。車間主任馮建康説,每輛車的滿載量為10噸左右,餐廚垃圾主要來自大理市主城區和洱海周邊的酒店、餐廳和食堂。公司有20多輛這樣的廂式小貨車用於運輸餐廚垃圾,每輛車每天拉兩趟。
8月20日,工人在餐廚垃圾處理中心處理餐廚垃圾。新華社記者彭奕凱 攝
在該公司數字化智能管理&&的屏幕上,有機廢棄物收集、清運、處理、資源化利用的過程一目了然。同時,屏幕上還實時展示着大理州各縣市的有機廢棄物收集處理統計情況,以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後,累計産生的沼渣、沼液和沼氣等數量。
“進入廠區的有機廢棄物,經過加工處理、資源化利用後變成了有用、值錢的‘寶物’。”順豐洱海環保公司董事長鐘順和説,有機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後,可以加工成多種類型的有機肥料,公司目前已建成4座有機肥生産車間。
記者在其中一個有機肥生産車間看到,自動化的生産線正開足馬力生産,取袋、套袋、裝肥、封口全部是自動化操作,機械臂把一袋袋化肥整齊碼放,再由工人駕駛叉車將其運到儲存庫堆存。
8月20日,工人駕駛叉車集中堆放車間剛生産的有機肥。新華社記者彭奕凱 攝
“這個車間有3條生産線,每天生産約7000噸有機肥。”順豐洱海環保公司副廠長字金雄説,公司每年生産有機肥80萬噸,大部分在雲南省內銷售,部分産品遠銷河北、山東、甘肅等多個省份,以及緬甸、老撾、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此外,公司已建成1個大型生物天然氣加工廠和1座天然氣加氣站,每年生産生物天然氣産品3000多萬立方米,並在當地投放生物天然氣出租車200輛。
在洱海流域有機廢棄物實現科學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同時,大理州還系統開展入湖河流水質改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流域産業轉型發展等9個“精準提升行動”,全面推動洱海高水平保護和流域高質量發展。2023年,洱海入選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如今,洱海風光更加秀麗迷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