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我在巢湖之畔,遇見氣象萬千的美好圖景-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8/15 15:43:20
來源:新華社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我在巢湖之畔,遇見氣象萬千的美好圖景

字體:

  夏日傍晚,合歡花如同鳥兒的羽冠在風中搖曳,人們在巢湖邊露營、漫步、騎行,鷺鳥飛過夕陽留下靈動剪影,我用鏡頭記錄大湖即景。

  巢湖之美,不止於一瞬。過去12年間,我一次又一次行走湖畔,按下快門,感受生命脈動。

  這是6月30日拍攝的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一景。

  這是6月12日在巢湖邊拍攝的合歡花。

  這是6月30日拍攝的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一景。

  珍禽慰我心

  巢湖,連接長江,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生態好不好,鳥兒最知曉。

  曾經,濕地的破壞就像蠶一樣啃噬着巢湖這片桑葉,加劇了生態惡化,在此落腳的候鳥逐年減少。

  多年前的冬季,我在巢湖拍攝候鳥,需要沿岸尋找,鳥的種類也不多,能拍到全靠運氣。

  這是2019年11月22日拍攝的巢湖,鳥類翔集,風景如畫。

  黨的十八大以來,巢湖治理展開新篇章。從十年禁漁到立法劃出“紅線”保護巢湖,從生態清淤湖體底泥到入湖口建設生態濕地凈化水質……系統治理之下,巢湖水質有效改善。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2022年9月6日拍攝的巢湖岸線景象(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下圖為2007年拍攝的巢湖岸線景象(資料照片)。

  2018年底,100多只東方白鸛飛臨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同事郭晨拍到它們覓食的場景。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對於棲息地有着嚴苛的要求,這種大型水鳥結伴而來,好像獲知了巢湖生態向好的消息。

  2018年11月21日,東方白鸛在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覓食。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水清岸綠吸引百鳥來“巢”,東方白鸛、白琵鷺、豆雁、卷羽鵜鶘等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選擇在這裡越冬、停歇,“稀客”變為“常客”。

  人與鳥一樣,也會被美好牽引。我時常抵達巢湖,觀察一隻鳥的飛行軌跡,看著它輕盈地在視野裏起舞,沒一會兒又變成天空下的小點兒,鳥的姿態令人感慨自然造物的妙不可言,也讓我的拍攝有了更生動的表達。

  朝向大湖站立,風從水天相接處吹來,悠揚的鳥鳴傳入耳畔,我似乎聽到自然的“呼吸”。

  2022年11月24日,一隻鳥在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飛翔。

  2022年11月24日,一隻鳥在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飛翔。

  2011年,安徽省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地級巢湖市,巢湖自此成為合肥的內湖,合肥開啟了一座城與一片湖的共生發展新局。

  巢湖沿岸不少景點成為市民親近自然的好去處,城湖共生、人水相親的畫卷鋪展眼前。

  這是6月30日拍攝的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一景。

  6月30日,在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小朋友在玩“一二三木頭人”的游戲。

  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內草木蔥蘢、水路幽深,是名副其實的“城市之肺”;置身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天上風箏翩飛,地上露營漫步,人們在城湖相依中感受歲月靜好;作為巢湖之畔獨有的旅游IP,磨灘旅游度假區是市民近郊休閒、接近自然的首選之地。

  2021年3月28日,小朋友在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內玩耍。新華社記者 韓旭 攝

  這是5月17日拍攝的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的磨灘旅游度假區。新華社發(范一鳴 攝)

  2022年,巢湖所在的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明月松間照”“清風半夜鳴蟬”“一行白鷺上青天”等詩中意境變成巢湖現實圖景,我為生活在這座“擁湖入懷”的城市感到幸福。

  這是2019年11月28日拍攝的巢湖景色。

  今年5月25日,中國郵政發行《巢湖》特種郵票一套三枚,圖案名稱分別為“雲蒸姥山”“濕地鳥鳴”“城湖共生”,不少網友看到方寸之間的風景,紛紛&&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去一趟巢湖了。

  未來,巢湖將呈現更加美麗的姿態,成為合肥的一張靚麗名片。

  5月25日,在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合肥大劇院,市民展示購買的《巢湖》特種郵票。

  這是2022年6月17日拍攝的巢湖中廟和姥山島風光。新華社發(任平生 攝)

  在巢湖追光逐影,不止我一個人。

  七旬老人夏家振長年觀鳥、拍鳥,無論是被稱為“鳥類大熊貓”的東方白鸛,還是有“凌波仙子”美譽的水雉,他對這些“遠方來客”如數家珍。

  全國有不少專業的鳥類書籍都收錄了夏家振的攝影作品,他拍攝鳥兒風采的同時,也見證了巢湖鳥類棲息環境不斷改善所帶來的可喜變化。

  這是2023年1月4日在巢湖拍攝的卷羽鵜鶘。新華社發(夏家振 攝)

  這是6月17日在巢湖拍攝的水雉。新華社發(夏家振 攝)

  巢湖沿岸,還有許多像夏家振這樣的生態攝影師,他們希望通過影像讓更多人了解濕地生態保護對鳥類的重要性,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十八聯圩濕地位於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鎮,曾是巢湖近岸的自然灘塗濕地,目前也是環巢湖十大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俯瞰之下,濕地芳草萋萋、魚翔淺底,猶如一塊翡翠。

  2018年以來,長臨河鎮宣傳辦工作人員陳振每週都要前往十八聯圩濕地,拍攝宣介這片濕地。“春有青草綠,夏有荷花香,秋有稻金黃,冬有百鳥翔”,經由記錄,陳振對十八聯圩濕地越來越了解,如果你想要來此攝影采風,找陳振當嚮導不會錯。

  陳振在十八聯圩濕地拍攝(受訪者本人供圖)。

  這是5月9日拍攝的十八聯圩濕地風景。新華社發(陳振 攝)

  這是5月9日拍攝的十八聯圩濕地風景。新華社發(陳振 攝)

  2023年12月28日在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鎮十八聯圩生態濕地拍攝的東方白鸛。

  環境好了,游客多了,巢湖之濱的文旅産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鎮六家畈社區西鄰巢湖,我的同事黃博涵關注到這裡的新職業群體,用鏡頭講述了當地民宿管家扎根鄉村的新時代故事,透過個體視角展現了巢湖的新活力。

 3月30日,在巢湖之畔的花田·時光里民宿,民宿管家溫紀高(前)為游客衝調咖啡。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巢湖,是一塊福地,值得倍加珍惜和保護。光影巢湖,魅力無窮,我們會一直拍下去。

  6月17日,小朋友在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騎行。

  記者:張端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