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的他,終於摸到了烈士父親的樣子-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8/01 20:28:03
來源:新華網

77歲的他,終於摸到了烈士父親的樣子

字體:

  視頻製作:周牧、李前磊(部分素材來源:大江資訊)

  新華社合肥8月1日電(記者陳諾、周暢)八一建軍節前夕,77歲的朱代元在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白茆鎮的家中,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雙眼失明的他第一次“看見”了自己的烈士父親。

  7月31日上午,烈士孟祥斌的遺孀、“為烈士畫像”公益活動發起人葉慶華,在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志願者的陪伴下,頂着烈日,將一個半米高的黃銅色半身塑像送到朱代元的面前。

  這是朱代元父親的塑像,頭戴軍帽、身着軍服,鼻梁高挺、眼神堅毅。

  “這是爸爸的眼睛、鼻子、嘴巴。”朱代元的手在塑像的面龐上游走、摩挲,一邊喃喃低語:“謝謝你們,讓我‘見到’爸爸。”

  7月31日,朱代元在家中撫摸父親朱世倉烈士的塑像。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這份禮物,源自一個遺憾。

  朱代元的父親叫朱世倉,1915年出生,1942年參軍,在解放戰爭中不幸犧牲,年僅32歲。犧牲一個月後,他的兒子朱代元才出生。

  “他們都説我的眼睛和嘴巴很像父親,唯獨他比我壯實一些。”朱代元回憶,父親生前沒有留下任何照片影像,他只能從母親和同村長輩口中,想象父親的樣子。

  3年前,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開始參與“為烈士畫像”公益活動,一群“00後”美術生接力為生前缺少影像的烈士畫素描像。朱世倉烈士,成為其中之一。

  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志願者團隊與葉慶華(左二)一起前往朱代元家中送塑像。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資料只有一段文字介紹以及他兒子的兩張照片。”大學生志願者唐齊認領了這個有些困難的任務,先從其兒子的照片還原年輕時的骨相,再根據親朋的描述,調整朱世倉的樣貌。花了3個多月時間,才畫好這幅素描。

  今年清明節前夕,“為烈士畫像”團隊聯合蕪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了一次集體捐贈畫像的活動。在活動現場,唐齊將畫送到朱代元手中,大夥兒才發現,患有眼疾的朱代元兩年前已徹底失明。

  “我雖然看不見父親了,但是我的子孫後代還能記住他的樣子。”朱代元一邊撫摸着畫,一邊寬慰大家。然而大家心裏都不是滋味。

  朱世倉烈士的畫像與塑像。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如何能讓朱代元“看見”父親?“塑個像吧!看不到父親,讓他也能觸摸到父親。”葉慶華有了主意。

  為了做出朱世倉的雕像,她跑了不少地方,尋找合適的材料、靠譜的製作團隊。黃銅塑像容易生銹,便改用玻璃鋼;尺寸和重量,要考慮是否適宜家中擺放;照着畫像進行3D建模,光是一雙眼睛,便修改數次,“烈士敢於犧牲,是因為心中有光,眼神也一定是堅定的。”葉慶華説。

  用了近80天,塑像最終完成。葉慶華連夜乘坐火車從外地趕來,與志願者們共同見證朱代元父子跨越時空的“團圓”。

  葉慶華(右)在與朱代元交談。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我們在和時間賽跑,讓英烈不再停留於文字介紹,而是能夠立起來,給家人一個久違的樣子,也讓更多的人知道,今日之幸福,來之不易,是因為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葉慶華説,這是他們努力的方向。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