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書寫工具,記錄着人類的燦爛文明。有着“中國制筆之鄉”美譽的浙江省桐廬縣目前擁有近900家制筆及配套企業,年産量達80億支,佔全國總産量30%以上,年産值超60億元。
桐廬制筆産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當地在提升産業發展質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邁過了幾道關?企業在提升品牌形象方面有哪些探索?記者走進桐廬一探究竟。
家庭作坊起步
分水江洋洋灑灑地“溜”下天目山,在浙西大地畫下長長一撇,在這撇臂彎裏,孕育了千年古城——分水。分水鎮位於杭州西南約70公里,從空中俯瞰分水,一條寬闊大道從分水江上飛跨而過。這條302省道,是當地交通主幹線,更是一條經濟大動脈,沿線制筆及配套企業星羅棋佈。
杭州金馬文具禮品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員。走進企業生産注塑車間,機器已全部裝上數據採集器,監測數據實時傳輸、實時查看、實時分析、實時預警。存放着1200多萬支水筆部件的倉庫,同樣接入數字化&&,僅需3人就可輕鬆管理。金馬公司總經理林海&&,開模是制筆中最關鍵、難度最大的環節。過去開模只能手工完成,模具精準與否全憑工人經驗,現在採用數字化技術,能夠實現精益生産。
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正趕上國家恢復高考,學生群體人數激增,市場對圓珠筆的需求量大漲。當時,分水鎮儒橋村村民發現山上的細毛竹特別適合做圓珠筆的筆桿,於是就在村子的大禮堂裏辦起了第一家筆桿廠。
桐廬的制筆業從家庭作坊起步。分水鎮黨委委員王超琦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以前,分水鎮制筆業是清一色的家庭作坊,企業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産品質量參差不齊。不僅生産方式比較傳統,交易方法也很原始,先由溫州、義烏等地的商人發電報至分水下訂單,工廠根據訂單採購原料、開工生産,生産出來後用麻袋裝好,再用農用拖拉機運至交貨地,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最後才由經銷商銷往全國各地。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桐廬的制筆産業步入發展快車道。秉持“做大做強、強化特色、拓展空間、城鄉聯動”原則,當地摒棄“低小散”的粗放發展模式,引進高端筆頭等産業配套。如今,桐廬分水鎮的制筆産業形成了包括原料供應、模具加工、配件製造、整筆生産、物流運輸、貿易銷售等各環節在內的完整産業鏈。
王超琦認為,分水制筆産業發展之初,促進了城鄉之間人口和生産要素的流動和重組,為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提供了強大助力。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讓傳統塊狀經濟突破瓶頸制約,加快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集群發展,成為分水鎮乃至桐廬縣必須求解的新命題。
解決“球珠之困”
與不少傳統製造行業發展之初的情況一樣,分水制筆産業曾一度和“廉價”“劣質”畫等號。2016年之前,雖然分水鎮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制筆産業鏈,但關鍵一環——圓珠筆球珠的製造生産工藝還未突破。
制筆業實現自主生産、高質量發展,要邁過幾道關?
第一道是設備關。杭州鼎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落戶分水鎮的一家球珠生産企業,公司總經理趙毅告訴記者,球珠由真空燒結爐燒結而成,設備技術之前都掌握在外國企業手裏。2008年,鼎申科技收購了一台接近報廢的進口真空燒結爐,如獲至寶。沒多久,設備出現故障,只能請外方專家來維修,為了保密,外方專家在維修時要求中國人離場。這件事,讓他們下決心走自主研發之路。目前,真空燒結爐技術已被鼎申科技攻破,球珠已實現自主研發生産。
第二道是配方關。一支筆看似簡單,單筆頭的製造就有20多道工序。趙毅説,別看筆頭上這一個小小的球珠,加工精度和加工難度不亞於任何精密設備。實驗條件下,一支水筆書寫1500米的長度,筆頭和筆頭座的摩擦就達到30萬次,要確保二者匹配,精度要求非常高。此外,球珠的原料配方有幾十種之多,各種材料細微變化,都會影響球珠質量。鼎申科技的技術人員花費了18個月時間進行試驗,歷經近百次失敗,最終才生産出合格的産品。目前,鼎申科技生産的碳化鈦材質球珠,較傳統材質球珠成本大幅下降。企業每月可生産球珠約20億顆,産量佔全球市場份額的30%。
第三道是人才關。一個山區鄉鎮,如何吸引各類人才?為提升制筆産業創新能力,分水鎮投入600余萬元建設省級制筆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柔性引進10余個高端人才團隊,為符合條件的制筆企業發放“創新券”。此外,當地積極向外拓展市場空間,連續多年舉辦中國筆業博覽會,打出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組合拳。2023年,高端筆頭生産企業星仰文具落戶分水鎮並投産,預計年産4億粒高端筆頭,預估年産值可達1.6億元,起到強鏈補鏈的重要作用。
柔性引才,以才興産。分水鎮還與溫州大學合作,建立筆類檢測及技術應用中心,在筆頭及墨水製造和匹配、自動化裝配、制筆循環經濟等領域,為制筆及配套企業提供服務。
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新型環保高分子筆頭”的溫州大學新材料與産業技術研究院教授王兆倫,當時急需産業化中試場地。得知這一情況,分水鎮立即啟動“妙筆解憂”機制,組織相關部門現場辦理,650平方米試驗場當場落實。“妙筆解憂”作為分水鎮在招才招商過程中破解難題的創新機制,已開展43次,解決企業難點堵點47個,幫助17個項目順利落地推進,為人才聚集、産業發展提供助力。王兆倫&&,當地政府提供了周到服務,為科技成果轉化、市場化應用提供了廣闊舞&,同時也將促進當地産業轉型升級。
“向外引進優質團隊,向上研發先進技術,進軍産業藍海,成為分水制筆産業新增長點。”王超琦説。
提升品牌形象
當下,制筆業是一片紅海。在桐廬,大多數是中小制筆企業,缺少自主品牌,以貼牌加工為主,産業鏈話語權較弱、凈利潤較低、抗風險能力不足,一旦市場行情有變,訂單萎縮,經營就會受到衝擊。目前,分水鎮僅有1家億元以上制筆企業、3家億元培育企業。
打造差異化産品、形成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在金馬文具禮品公司,記者見到各種各樣新奇的筆:有專門用於訓練手指靈活的轉轉筆;有具備計圈、計數、計時和速度顯示等特點的功能筆;有筆頭套上足球或籃球的解壓筆……
除了給得力、晨光等國內知名文具品牌代工,金馬文具還創立了國際化自有品牌,進軍共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林海告訴記者,目前,自有品牌銷售額佔比雖不到10%,但在海外市場認可度高。企業積極參加各類國際性展會,來自全球的採購商用真金白銀給他們投下了信任票。
在桐廬,不少制筆企業還將産品與大型賽事、傳統文化符號等結合起來,推出特色文具産品。在歐賽億如科技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一款&式筆,將杭州亞運會吉祥物放在筆頭,造型憨態可掬,既可書寫,又能當擺飾。作為杭州亞運會特許文具供應商,歐賽億如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亞運特許商品已有24款産品實現量産,銷售額達5000余萬元。歐賽公司負責人趙福勝説,企業準備聯合知名IP,推出更多年輕消費者喜愛的文創産品。除了具備書寫功能,還設法讓筆有故事、有情感、有態度,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連接。
不久前,桐廬制筆産業的區域品牌“巧禾”對外發布。該品牌由當地政府引導、協會牽頭、企業參與共同運營。王超琦&&,將以區域品牌為媒,把小而美的企業和産品聚集到一個大品牌,凝聚起各方力量,不斷提高産品附加值,提升區域品牌的知名度。
桐廬縣制筆行業協會會長駱建華説,緊盯市場需求,主動創新,用更高標準、更嚴要求製造産品,深入挖掘文化價值,有理由相信,桐廬制筆品牌將會乘勢而上,書寫更多精彩故事。(記者 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