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河南省南陽市遭遇大範圍強降雨天氣,社旗縣、唐河縣等地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雨下得究竟有多大?當地受災狀況怎樣?轉移群眾生活情況如何?跟着記者到一線探訪。
“雨大得像拿盆往下潑,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雨。”在南陽市社旗縣大馮營鎮梁杜莊村,記者見到60歲的村民杜華方,“15日晚上9點左右開始下雨,不到兩個小時,水就開始從外面向屋內灌,村裏積水差不多到膝蓋了。”
這是7月17日拍攝的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大馮營鎮一處河道。新華社記者 高松齡 攝
14日8時起,河南西南部、中東部遭遇暴雨天氣,受強對流天氣影響,南陽市遭遇連續強降雨天氣,打破今年河南最強暴雨紀錄。河南氣象監測顯示,15日20時至16日6時降雨量達到418.6毫米。
7月17日,在河南省南陽市一名市民冒雨騎行。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本輪降雨呈現持續時間長、小時雨量大、與前期降雨區高度重合等特徵。”南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李志宏説。
16日19時,南陽市應急指揮中心,LED顯示屏上不斷切換着各類應急信息。“社旗、唐河、新野是三個受災比較嚴重的地區,社旗縣大馮營降雨點有797.8毫米,社旗縣橋頭降雨點有738.9毫米。”李志宏指着右上方大屏上河南省南陽市降雨量分佈圖説。
在下方實時監控畫面上,記者發現唐河縣源潭鎮袁樓村農田因積水比較嚴重,莊稼幾乎被橙黃色的洪水掩蓋。
16日22時42分,受降水影響,唐河縣城區迎來50年一遇的洪峰,水位達97.31米,超過唐河城區站點警戒水位1.31米,流量達3400立方米/秒。洪水滔滔,挑戰着&&長堤。
為了迎戰這一刻,唐河縣提前部署,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唐河縣上下聞“汛”而動,向“峰”而行。
唐河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喬惠強站在大堤旁告訴記者,洪峰到來前,唐河縣共需要轉移14個鄉鎮街道79個行政村、3.1萬戶、7.8萬人,現已全部轉移。
17日9時,記者來到社旗縣大馮營鎮向陽村,看到一邊是被雨水淹沒的田地,一邊是鎮裏突擊隊員們爭分奪秒的身影。
“雨勢漸緩後,我們第一時間就開始緊急排澇,在河口處,先利用挖掘機開道,然後用炮錘將河道砸開,再通過人員和機器相互扶助,清理阻塞河道的雜物,確保積水能夠迅速退去,為農田解困。”社旗縣大馮營鎮黨委書記王猛説。
7月17日,在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大馮營鎮向陽村,基層工作人員正在幫村民進行排澇工作。新華社記者 高松齡 攝
泥濘的田地裏,村民杜華方手持鐵鍬,正奮力剷除淤泥,試圖把田裏的積水排幹。
17日11時,記者驅車前往唐河縣源潭鎮馬灣村時發現,路兩側玉米地大半被積水淹沒,一時間難以分清玉米地和水塘。“現在家裏積水已退去,電、水也都恢復了,現在莊稼地裏水太多了,排不出去。”馬灣村村民張志成在自家田地裏挽起褲腳説。
記者發現,馬灣村村民住宅大多位於崗上,地勢較高,而村裏耕地集中於地勢較低的洼地,因此排澇任務更為艱巨。
“目前周邊村民宅基地區域積水已經退了,但農田漬澇比較嚴重。”記者發現,救災工作的難點之一在於低窪農田排水,由於缺乏大型排水設備,目前武警官兵正在通過疏通路基下方排水管道的方式排解農田積水。
17日17時,唐河縣郭灘鎮馬崗村小學安置點。“今兒晌午吃的米飯,有紅燒豆腐,還有肉嘞。”看到記者來,幾位村民聚集過來,七嘴八舌地向記者介紹起他們的伙食情況。
7月17日,在南陽市唐河縣郭灘鎮馬崗村小學安置點,鎮衞生所醫生正在為居民量血壓。新華社發(鄭家寶攝)
記者看到,在馬崗村小學安置點內,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教室走廊門口特別設置了接水點,配備了燒水器,方便群眾隨時接取飲用熱水。左側一樓走廊上鎮衞生所醫生正為幾位老人量血壓,二層走廊的護欄上則是晾滿了短袖短褲等衣物。
目前,南陽的救援和恢復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經初步統計,截至16日24時,全市已轉移安置群眾95634人。
記者:吳剛、姜亮、高松齡、鄭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