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短視頻熱傳引來跟風,喊潮員無奈更心急
上百人涌下江堤去搶魚
太危險
7月10日錢塘江灘塗上“搶潮頭魚”的人 施雄風 攝
江堤上操作無人機拍攝的人 謝春暉 攝
最近,你刷到過錢塘江“搶潮頭魚”的短視頻嗎?
一些男子手持漁網兜,迎着錢江潮,從潮水中用漁網兜抄住隨潮頭翻滾的魚兒。
這類視頻點讚量不低,甚至有百萬的點讚。評論裏,有人誇搶魚人身手了得,有人問在哪能夠搶潮頭魚,也有人提出這樣很危險。
但卻沒有人提,“搶潮頭魚”這件事是被禁止的。
三年前,本報曾報道過這一現象。三年後,記者再次來到錢塘江二十工段沿岸,在這裡目睹了揪心無奈的喊潮人和不以為然的搶魚人。
有人跟風打卡搶魚
有人為了拍視頻搶流量
前天下午2點半左右,記者粗略數了數,當時在灘塗上搶潮頭魚的差不多有百來人。
“三年多以前,也有人下去搶潮頭魚的。嚴管後其實人已經很少了。”周師傅在二十工段喊潮有五六年,對於“搶潮頭魚”這件事,他有點無奈:“我們怎麼沒管?他們根本不聽。好幾次,我被他們七八個人圍住了。”
在周師傅的印象中,今年春天以後,搶潮頭魚的人越來越多。“有老鄉帶老鄉來的,也有看了短視頻以後找過來的。”周師傅説,更誇張的是,還有人把三四歲的小孩也抱下江堤。
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網絡熱傳的“搶潮頭魚”題材短視頻,是造成這段時間搶魚人多的一個原因:“他們説這種視頻有流量。”
當天在錢塘江邊,記者確實看到不少帶着專業攝影器材在進行拍攝的人。一名正在操作無人機拍攝的小夥子告訴記者,自己的朋友此刻正在搶魚。
記者翻看了一些“搶潮頭魚”的視頻後發現,雖然字幕上加了“搶潮頭魚危險,請勿模仿”“不熟悉水性,沒有弄潮經驗的人,請勿嘗試”的字樣,但歡快的背景音樂和漁獲滿滿的畫面,很難讓人意識到這件事的危險性。
現場還有不少人是看了視頻後前來“打卡”的,但大部分人都是空手而歸:“看視頻好像挺容易抓到魚的,沒想到這麼困難,明天再來試試。”
立在他們旁邊的“潮涌危險,請勿下堤”的警示牌,就這麼被無視了。
記者注意到,就在一處警示牌下,欄杆上的鐵絲圍網被剪開了,搶魚人紛紛從這處缺口翻越進入江堤。
“這些鐵絲圍網,只要破了我們就重新加固。可加固好沒兩三天,又被人剪開了。”周師傅説,喊潮員的管理時間是每天潮前一小時,潮後兩小時。為了管理“搶潮頭魚”,他們現在甚至潮前一個半小時就到了現場。“但搶魚人比我們更早來,前兩天三十七八度的高溫,為了搶魚,他們在灘塗上曬了兩個多小時。”
不聽勸導,還和民警“打遊擊”
“搶潮頭魚”到底該怎麼管
採訪中,有人透露,兩周多前,曾有搶魚人被潮水沖倒,在江裏漂了一公里多才上岸。
近些年的新聞報道中,因為“搶潮頭魚”出事的也不少:
2023年8月20日,一名湖南小夥在搶潮頭魚時被潮水沖走,失聯近6小時後,僥倖在對岸的嘉興上岸並報警求助;
2021年11月7日,錢塘江二十工段江堤下有人搶潮頭魚發生意外,最終殞命;
2015年8月30日,8名外地小夥搶潮頭魚被潮水卷走,4人下落不明……
事實上,江段各屬地一直在進行針對“搶潮頭魚”的管理。
7月3日,“大美臨江”發布消息:臨江街道開展“搶潮頭魚”集中整治。臨江街道聯合臨江派出所、綠色生態公益救援隊等單位在二十工段附近海灘江堤淺灘處,集中開展搶潮頭魚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對“搶潮頭魚”的必經之路進行了設卡,並勸返了大批“搶潮頭魚”的人。
只是集中整治的效果,目前看來比較有限。
“我們勸導,他們不聽,無奈只能報警處理,但民警來,他們都下江堤去了,等上來時看見有民警,他們要麼沿着江堤繞路走,要麼就在江堤下耗着。”喊潮員周師傅很是無奈。
“搶潮頭魚”以前是錢塘江邊人們討生活的方式。那時候物資匱乏,人們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險向大自然討一口飯吃,“現在條件好了,本地人都不搶潮頭魚了。”
另一位管理人員&&,目前沒有適用於“搶潮頭魚”管理的條例,即便是民警和漁政部門到場也僅是沒收漁具或批評教育為主,可是“不出事算幸運的,一旦出事就是大事”。(記者 謝春暉 施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