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的阿勒泰》海外熱播,更多現實題材國劇“出海”
哈薩克斯坦觀眾追着中國商人“求劇透”
《我的阿勒泰》哈薩克斯坦版海報。劇方供圖
“我叫巴合提別克!”哈薩克族少年巴太的草原之風,終於吹到了哈薩克斯坦。
7月7日晚,電視劇《我的阿勒泰》在哈薩克斯坦7頻道(tv7)播出大結局。短短八集,溫暖治愈,收穫了不少當地“劇粉”。之後,該劇還將登陸哈巴爾電視台、31頻道等當地主流電視台及流媒體&&。
除了《我的阿勒泰》,《好事成雙》《女士的品格》《歡樂頌3》《伊犁河》等都市劇及紀錄片也將在哈薩克斯坦陸續“上新”。
此前,古裝劇一直是國劇“出海”的超級“大戶”。近年來,都市劇、年代劇甚至懸疑題材“出海”的份額大幅度提升,受到包括新加坡、泰國、日本、伊朗、哈薩克斯坦等多國觀眾的喜愛。多樣化的中國文藝作品化作文化交流的橋梁,更多中國當代故事正在海外被看見和講述。
一邊被逼着“劇透”
一邊感到“小驕傲”
從7月1日起,做電商的哈薩克斯坦姑娘阿利雅總會特別期待晚上七點。哈語配音版的《我的阿勒泰》正是這個時段在哈薩克斯坦7頻道播出。
“廣袤的草原、雄偉的山脈還有澄澈湖泊,每一幀畫面都美得像畫。”阿利雅是個“00後”,她告訴本報記者,自己平時喜歡看像《權力的游戲》《絕命毒師》這樣的美劇,而《我的阿勒泰》如一首抒情散文詩,按理説並不是她的“菜”,但劇中那種灑脫又帶點淡淡哀傷的味道,緊緊抓住了她的心。“我看到了哈薩克族和漢族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劇中展現的節慶、習俗和音樂,都是文化碰撞的精彩體現。”
哈薩克斯坦觀眾對劇中阿勒泰地區及其文化非常熟悉,看劇時沒有什麼隔閡。哈語版配音更是讓兩國間的文化交融更親、更近。
哈裏亞是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長大的哈薩克族人,現居哈薩克斯坦做外貿生意。她告訴記者,目前當地討論度最高的電視劇就是《我的阿勒泰》。因為之前在國內已經追完了全劇,哈裏亞經常被哈薩克斯坦的朋友追問劇集的後續發展,“每次‘被逼’給他們‘劇透’時就覺得有點小驕傲,這也是種‘文化自信’吧。”哈裏亞説。
正如哈薩克斯坦7頻道總裁伊爾哈姆·伊布拉吉姆所言,《我的阿勒泰》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作品講述的故事和展現的文化共通性,也進一步促進中哈兩國的民心相通。
多樣化國劇紛紛出海
展示生動立體的當代中國
事實上,在暢游“阿勒泰”之前,許多哈薩克斯坦觀眾就已經通過一些視聽作品了解和喜愛中國。
“《西游記》和《紅樓夢》很早就在當地電視台播出過譯製版,尤其是《西游記》,當地的老人和小孩都很喜歡。”阿利雅跟本報記者聊起,以前自己對中國電視劇的印象,主要停留在古裝劇上。《甄嬛傳》《瑯琊榜》等劇更是以精緻的服化道、扣人心弦的情節吸引了眾多哈薩克斯坦觀眾;哈裏亞則説,身邊的不少女性朋友喜歡看中國的仙俠劇,因為劇情充滿想象力,服裝也很好看。
“電視中國劇場”是由廣電總局主辦的品牌項目,旨在通過與各國電視媒體和新媒體合作,在固定頻道、固定時段、固定欄目,常態化播出中國優秀視聽節目,目前已經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目前,“電視中國劇場”之“Bawrsak(包爾薩克)劇場”正通過哈薩克斯坦7頻道和阿拉套電視台持續“上新”。除了電視劇《我的阿勒泰》《好事成雙》、紀錄片《山河新疆》外,接下來的兩個月還將陸續播出電視劇《女士的品格》《歡樂頌3》《無所畏懼》、紀錄片《伊犁河》《查幹薩依的八月》等。
除了哈薩克斯坦外,在肯尼亞本土影視劇頻道BlissTV開播的“電視中國劇場”,也將常態化播出中國視聽作品。其首批計劃播出的電視劇中包括《以家人之名》《歡迎光臨》《對你的愛很美》《喬家的兒女》等——幾乎都是現實題材。
由井柏然、周依然主演的懸疑劇《新生》也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今年5月6日才登陸優酷白夜劇場,5月7日就在全球流媒體&&奈飛上線。反轉多多、直戳人性的劇情,讓該劇一度登頂了奈飛日榜,超過了霸榜多日的韓劇《眼淚女王》。
在今年6月舉行的第29屆上海電視節電視市場上,新麗傳媒、西嘻影業、韓國KOCCA、Kansai TV、KAKAO Entertainment等海內外影視製作、發行公司展&前人頭攢動,交易洽談活躍。除了古裝劇之外,海外買家對中國的都市劇、懸疑劇都表現了濃厚的興趣。
這些中國視聽作品不僅能讓更多海外觀眾了解中國歷史文化,更向他們展示了豐富多彩、生動立體的當代中國。
現實題材成新寵
對點和細分是共識
分析近年來“出海”的國劇,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古裝劇為王的局面正悄然改變,現實主義題材日益成為新寵。
究其原因,一方面,近年來國劇製作越來越精良。尤其是一些中等體量的劇集,包裹在青春、懸疑等“國際化敘事框架”中,更容易被海外觀眾理解和接受。“這些年,在劇本、拍攝、後期等諸多方面,國産劇集的質量正在顯著提升,這成為國劇在海外市場通行的硬實力。”閱文集團旗下新麗副總裁王喬&&。
另一方面,現實題材也成為海外觀眾發現“真實中國”的窗口。尤其是當“China Travel”(中國游)紅遍短視頻&&時,現實題材的中國劇集正好能滿足海外用戶的好奇心。
那麼,國劇如何吸引更多的海外觀眾?什麼才是出海破圈的新密碼?
在第29屆上海電視節上,成功“輸出”了《煙火人家》《夢中的那片海》《好事成雙》等劇的西嘻影業副總裁傅文婕就認為,只要能找到引發觀眾情緒共鳴的切入點,就能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其中, “女性成長”正是內容製作方面的“關鍵詞”。
如今的市場,對點和細分已經成內容出海的共識。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慶餘年2》。今年,這部騰訊大製作同步上線Disney+,實現了海內外真正的同步追劇。針對不同的區域用戶的喜好,《慶餘年2》製作不同的海報和預告等宣傳物料,也成了Disney+有史以來播出熱度最高的中國大陸劇。
電視劇《風聲》總製片人王懷宇告訴本報記者:“以前做項目,賣到海外是一個‘附加項’,但現在我們會預先考慮作品具不具備‘世界性’,是否能夠被其他語境的受眾所理解。”
即便是同一內容,針對不同地區觀眾,製作和宣傳上也會有不同的側重點,例如印尼、泰國、越南的觀眾多為年輕女性,對甜寵劇有偏愛;而日本、新加坡的觀眾則更能對觀照現實、反映當代人內心世界的內容産生共鳴。
抱團出海、動態增長,光影助力、文化交流……在中國影視出海的下一個篇章,更多的中國故事正在精彩上演。(記者 莊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