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
特色美食——野生食用菌
成為雲南人餐桌上的“主角”
新華社發(薛瑩瑩攝影 楊俊鵬製圖)
“找菌兒”“買菌兒”“吃菌兒”
是雲南近期的高頻詞
↓ 點擊視頻,一起來看
雲南人對野生菌的熱愛
刻在了骨子裏
雨水滋潤大地
各種野生菌相繼萌發
7月2日,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公郎鎮的無量山中拍攝到的大紅菌。新華社發(適志宏 攝)
7月2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公郎鎮村民在採摘大紅菌。新華社發(適志宏 攝)
7月2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公郎鎮村民在採摘大紅菌。新華社發(適志宏 攝)
人們爭相前往林間採摘野生食用菌
山野裏異常熱鬧
7月3日,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東山鄉小馬廠村的村民在林間採摘野生食用菌。新華社發(熊平祥 攝)
6月29日,市民在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炎方鄉的樹林裏採摘野生食用菌。新華社發(楊俊鵬 攝)
集市上
琳瑯滿目的野生菌攤位前
顧客絡繹不絕
6月29日,人們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起龍農副産品交易中心野生菌交易區選購菌子。新華社發(薛瑩瑩 攝)
6月30日,在雲南省騰衝市馬站鄉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場,當地村民分揀出售新鮮採拾的大紅菌。新華社發(龔祖金 攝)
7月1日,市民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西華菌子市場選購野生菌。新華社發(熊平祥 攝)
7月2日,商家在全國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昆明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售賣牛肝菌。新華社發(劉暢 攝)
在烹制野生菌上
雲南人絕活頻出
有些牛肝菌切開後菌肉氧化呈靛藍色,俗稱“見手青”,如加工不當貿然食用會中毒,烹飪時一定要炒熟煮透。
各種菌子被製成菜肴。新華社發(桂金再、馬宏波、趙慶祖、適志宏、羅新才攝影)
煎炸炒燉
生食或煮湯
不同的菌子不同的做法
充分展現菌子獨特鮮美口感
令人叫絕
7月2日,市民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一餐館品嘗食用野生菌火鍋。新華社發(熊平祥 攝)
雲南是全球野生菌品種和數量較多地區
世界已知野生食用菌2500余種
雲南有900余種
約佔全球種類的36%
佔全國種類的90%
野生食用菌年均蘊藏量50萬噸左右
7月2日,人們在雲南省動海縣動宋鄉三邁村林中採摘牛肝菌。新華社發(李雲生 攝)
6月28日,在雲南省騰衝市猴橋鎮箐口村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場,當地村民分揀、出售新鮮採拾的大紅菌。新華社發(龔祖金 攝)
6月30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三營鎮士登村村民挑選牛肝菌。新華社發(羅新才 攝)
6月21日,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城內一家過手米線店的員工在清洗雞樅菌。新華社發(桂金再 攝)
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
也催生了雲南野生食用菌産業鏈的延伸
7月5日,工作人員在雲南省麗江市松茸交易中心直播帶貨松茸。新華社發(趙慶祖 攝)
6月30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三營鎮士登村村民挑選牛肝菌。新華社發(羅新才 攝)
幹製品、罐頭、即食産品
極大程度突破了季節的限制
讓雲南以外的消費者
也能及時品嘗到大自然的饋贈
7月6日,雲南臨滄市臨翔城區一家餐館剛剛製作好的油炸雞樅。新華社發(楊再國 攝)
7月2日,在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恩樂鎮一家野生菌收購合作社,工人們忙着將野生紅菌清洗乾淨晾曬。新華社發(王楊靜 攝)
6月30日,市民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西華菌子市場選購雞樅野生菌。新華社發(熊平祥 攝)
記者:秦晴
視頻:趙慶祖 適志宏 劉暢 薛瑩瑩 宋光旭 羅新才
編輯:林立平 宋為偉 戚文娟 金宇 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