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村落萬里行丨在山東榮成,來一場鄉村Walk-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21 16:29:47
來源:新華網

傳統村落萬里行丨在山東榮成,來一場鄉村Walk

字體:

  新華網威海6月21日電(吳京澤)6月18日至20日,“傳統村落萬里行”採訪團一行走訪山東省榮成市多個傳統村落,探尋當地傳統村落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感受古村新韻。

  漫步漁村古巷,尋覓那一抹鄉愁

  這是6月18日拍攝的煙墩角村景色。新華網 吳京澤 攝

  煙墩角村是俚島鎮乃至榮成市保護海草房房屋最完整的村之一,村內現存海草房246棟、1300多間,其中年限最長的已有300年的歷史,其他大部分在100—200年之間。

  這是6月18日拍攝的大莊許家祠堂外景。新華網 吳京澤 攝

  榮成大莊許家村,是全國文明村、國家級傳統村落和海草房省級文保單位。聳立的海草房、滄桑的散石墻,闡釋着厚重村史;許家宗祠、百姓語錄館、許振超精神展示館,家風故事有口皆碑。

  這是東楮島村育英小學舊址(6月19日攝)。新華網 吳京澤 攝

  榮成東楮島村三面臨海,海岸線長10公里,擁有400多年建村歷史,因村中多楮樹而得名。近年來,東楮島村在原育英小學的原址上進行修繕,打造鄉村記憶館,展示漁村居民生活變遷,將漁家文化和歷史記憶保留傳承。

 打卡海草房,邂逅“詩和遠方”

  這是6月18日拍攝的留村民宿外景色。新華網 吳京澤 攝

  榮成留村將整個古村借助東西河道棧道及石頭路,串聯起來,營造“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韻味,打造住百年海草房、游山腳古村的旅游線路。

  這是煙墩角村根據傳統民居海草房修繕的民宿(6月18日攝)。新華網 吳京澤 攝

  這是6月18日拍攝的大莊許家村特色民宿外景。新華網 吳京澤 攝

  榮成大莊許家村立足於海洋資源和海草房保護的優勢,圍繞全村158座海草房培植特色民宿,結合“美麗庭院”建設,發展藝術采風和影視拍攝,打造紅色研學教育、海草房民宿的精品旅游路線。

  6月18日,一些學生在煙墩角村寫生。新華網 吳京澤 攝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都有上千隻天鵝從西伯利亞飛臨至煙墩角天鵝灣棲息越冬,因此煙墩角村充分利用海草房、天鵝等資源,打造了集天鵝旅游、民宿寫生、海洋牧場於一體的特色漁村。

  暢游海洋牧場,體驗耕海牧漁

  6月18日,幾名游客在林家流村趕海場所拾海貨。新華網 吳京澤 攝

  寧津街道的林家流村位於桑溝灣南岸,這裡擁有600余畝的趕海灘塗,沙質細膩、坡度平緩、海水清澈,蛤喇、海蠣子、螺、螃蟹等海鮮應有盡有。

  這是6月18日拍攝的煙墩角村海洋牧場。新華網 吳京澤 攝

  榮成煙墩角村實行村企合一、集中經營管理的模式,形成了集傳統漁業、海産品深加工、修造船工業、生態旅游業等為一體的綜合産業體系。

  這是6月19日拍攝的東楮島村海洋牧場。新華網 吳京澤 攝

  這是東楮島村海洋牧場&&水下觀賞窗外養的牡蠣籠(6月19日攝)。新華網 吳京澤 攝

  觀賞多彩非遺,感受漁家文化

 6月19日,渠隔村村民們在表演傳統非遺項目漁家大鼓。新華網 吳京澤 攝

  榮成渠隔村建於元朝至正年間,因村中有一條水渠把村莊隔成南北兩段,故名“渠隔”。據了解,渠隔村強化抱團聯動發展,打造鄉村游目的地,與周邊東墩村、留村等實現抱團聯動、資源互補,着力打造鄉村深度體驗游目的地,並積極融入寧津街道十里古鄉片區。

  6月19日,渠隔村村民們在表演傳統非遺項目漁家秧歌舞。新華網 吳京澤 攝

  一位村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傳承保護文化遺産,渠隔村一直在行動。在村中心的文化大院設置非遺展示、婚俗文化體驗館等展館,向游客展示、傳授膠東剪紙、花餑餑等非物質文化遺産。”

  6月19日,渠隔村村民們在千年銀杏樹下表演手鼓。新華網 吳京澤 攝

  據介紹,渠隔村村中心有一棵銀杏樹,樹齡約1100多年,樹高37米,樹圍5米,樹冠遮蔭200多平方米,是寧津現存最古老的銀杏樹。村民常聚集在樹下乘涼,享受古樹的蔭護。

  6月19日,渠隔村村民在教游客製作花餑餑。新華網 吳京澤 攝

  6月19日,渠隔村村民製作花餑餑,供游客觀賞品嘗。新華網 吳京澤 攝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