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早上,“福久”先吐會兒水,再轉圈圈。
6月9日18時15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飼養的雌性長江江豚(以下簡稱江豚)“福久”順利分娩,産下一頭體長約70厘米、體重約5公斤的雄性小江豚,編號:F9C24,為人工繁育長江江豚家族再添一名新成員。10多天來,小江豚生長狀況良好,目前正在經歷一個獨特的“蛻皮”過程。
豚媽“福久”,2011年由鄱陽湖引進至武漢白鱀豚館,今年15歲,正值壯年。
5月10日,科研人員在水中自然狀態下做B超,“福久”跟飼養員配合默契。 攝影 高寶燕
去年6月初,江豚繁育活動最頻繁的時期,白鱀豚館開始對“福久”進行B超監測。從2023年6月12日工作人員監測到受精卵排出、到江豚胚胎的生長髮育、直到小江豚出生,“福久”妊娠的362天通過B超監測得以完整記錄。
經過12個月的妊娠期,今年6月9日上午,護理人員注意到“福久”開始劇烈跳躍,一分半鐘後又恢復平靜。隨後,又伴有間歇性快游和跳躍行為。
通過這些反常動作,護理人員判斷:“福久”快要生寶寶啦!
在科研人員和護理人員陪護下,“福久”順利誕下小江豚F9C24。
江豚媽媽“福久”和剛出生的小江豚在親昵互動。 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供圖
據白鱀豚館訓練主管王超群介紹,幼豚出生後,它與母親血脈相連的臍帶因拉扯而自動斷開;隨後豚媽“福久”迅速找到孩子,貼心伴游,快速開始親子互動;出生當天,小江豚F9C24就吮到第一口母乳。
“福久”對新生江豚格外愛護。剛出生時,“F9C24”因為游泳技能和力量不足,幾次險些撞到繁育池池壁,為了保護孩子,“福久”貼心地在小江豚外側伴游,以身體隔擋,直到它能夠正常游泳。
小江豚當下正在經歷“蛻皮”過程。它在出生一週後開始褪去胎皮,然後換上更為光滑的“外衣”,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這是“福久”的第二胎,2022年6月27日,“福久”順利産下她的第一個小公主——“久久”。為讓更多公眾了解和認識江豚,更好參與到江豚保護工作中來,2022年,武漢市農業農村局聯合新華社湖北分社、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策劃發起“見證長江江豚分娩”科普公益行動。這場全球首次公布江豚分娩全過程的網絡直播,吸引2.2億人次在線陪産。熱情的網民現場為小江豚取名“久久”。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郝玉江介紹,即將迎來兩周歲生日的“久久”活潑健康,體重42公斤,體長1.27米,是白鱀豚館中的明星江豚。
兩隻小江豚的的爸爸都是“淘淘”,2005年7月5日出生在武漢白鱀豚館,是世界上首例人工環境自然繁殖成功的江豚。這些小江豚成為人工環境自然繁殖的“第二代”江豚,具有重要科研價值。
王超群告訴記者,江豚懷孕周期為12個月。一般來説,一頭雌豚一輩子可能繁育7—12頭小江豚。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在外界干擾少、環境適合,江豚自身繁殖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可以3年生2胎。在天鵝洲江豚保護區,研究人員就曾觀察到有江豚在哺乳期間再度懷孕。(記者金文兵 通訊員鄧曉君 彭博煒 黃敏 劉荊刈)(范家曼對此文亦有貢獻)
■ 淘淘陪産日記
大家好啊!我是淘淘,世界第一頭在人工環境中成功繁育的長江江豚。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2024年6月9日18時15分,我的第3個孩子出生了。
白鱀豚館給孕期的“福久”安排了明亮寬敞的單間和貼心夥伴。
我們長江江豚是長江中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譽為“微笑天使”,其中人工繁育是對我們重要的保護方式之一。現在,江水變清澈了,長江逐漸恢復了生機,截至2023年,我們家族的豚數上升到了1249頭。
我在武漢白鱀豚館生活了19年,2020年、2022年分別有了兒子“漢寶”,女兒“久久”。孩子們的名字寓意着在武漢出生的豚寶幸福長久。
去年6月,我媳婦江豚“福久”懷孕了,在陪産的日子裏,感謝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的科研人員對她的悉心照料。
今天,我為大家獨家曝光這份影像日記,和每一位喜愛江豚的人分享我的喜悅。
感謝所有關愛江豚的人!大家稱江豚為“微笑天使”,願這個世界的“微笑”越來越多。
江豚淘淘
2024年6月20日 武漢
(文/高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