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6月16日電 題:科技助力河南高標準農田抗旱保豐收
新華社記者朱舜、馬意翀
夏日午後,走進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老王坡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平整的農田集中連片,大型平移式噴灌機在已經出苗的玉米地裏緩緩移動,長達數百米的鋼架如同展開的噴灌“雙翼”,大量噴頭將細密的水花均勻地灑在田間。卷盤式噴灌機、指針式噴灌機等也齊上陣,依託多種智慧農業設施,高標準農田展現抗旱優勢。
“地裏的噴灌機利用手機App即可操作,可以根據需要調整水流量大小、行走速度、噴頭高度和角度等,想讓地裏下小雨、下中雨、下大雨都行。”西平縣人和鄉種糧大戶丁軍華説,他目前流轉約6800畝土地,前段時間播下的玉米都順利出苗。
近期西平縣遭遇持續高溫乾旱天氣,最高氣溫突破40攝氏度。西平縣提前安排部署,6月初組織各鄉鎮排查檢修機井,保證機井都能出水。
丁軍華&&,這段時間地裏澆水灌溉不受影響。“我們有自己的井,之前政府統一打的,非常深,50米,一直都有水,一掃卡就出水了,很方便。”
田地裏,小型氣象站、土壤監測站等不間斷地採集相關信息。在不遠處的高標準農田服務中心,室內監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天氣、墑情等數據。工作人員只需敲擊鍵盤,輸入參數,即可操控農機設備進行抗旱澆地等工作。
今年70歲的趙貴喜是宋集鎮張灣村種糧大戶。據他介紹,地裏的大型平移式噴灌機一小時大約能澆20畝地,一天能澆地約500畝。“目前地裏玉米第一遍水都澆完了,加上14日的降雨,我流轉的地塊旱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緩解。” 趙貴喜笑着説。
在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老王坡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大型平移式噴灌機正在作業。新華社記者朱舜 攝
為了應對旱情,西平縣農業農村局組織五六十名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關注農戶的實際困難,對農戶進行灌溉指導。西平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丁群生説,從5月底到現在,他已經來老王坡高標準農田七八趟。他&&,雖然乾旱天氣給農業生産造成一定不利影響,但依託高標準農田內的完善配套設施和智能灌溉設備,影響總體可控。
“玉米出苗今年慢一點,但後期通過加強管理,對産量的影響不會太大。”丁群生説。
近年來,西平縣累計投入12.3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90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83%。目前西平縣高標準農田以地表水灌溉為主,地下水補灌為輔,採用平移式、固定式、卷盤式等多種灌溉模式,有效提升水資源利用率,畝均節水率達30%。
圖為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老王坡高標準農田示範區。新華社記者朱舜 攝
河南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重要舉措,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585萬畝,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76%。通過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更多“靠天田”變成“高産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