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在我國最大沙漠淡水湖見證瀕危水鳥保護成效初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05 17:27:11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在我國最大沙漠淡水湖見證瀕危水鳥保護成效初顯

字體:

  新華社西安6月5日電 題:在我國最大沙漠淡水湖見證瀕危水鳥保護成效初顯

  新華社記者姜辰蓉、付瑞霞、邵瑞

  陜西紅鹼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心島上大批飛翔的遺鷗(6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初夏,陜西省神木市紅鹼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近萬隻遺鷗聚集在四面環水的湖心島上孵卵,大量雛鳥陸續破殼而出。研究人員告訴記者,近年來隨着生態治理工程的實施,紅鹼淖水域面積不斷擴大,周邊環境持續改善,來這裡繁育後代的遺鷗數量逐年增加。

  地處毛烏素沙地的紅鹼淖,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記者看到,在紅鹼淖的湖心島上,黑臉紅腳的遺鷗們成群臥在沙窩和草叢裏,它們正在耐心等待新生命的誕生。湖心島附近,一些遺鷗或列隊盤桓、或三三兩兩覓食,鳥鳴聲相互應答,此起彼伏。

  據陜西省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肖紅介紹,遺鷗是世界瀕危珍禽,也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全球數量在2萬隻左右。每年四月至八月,大批遺鷗會從渤海灣一帶飛回紅鹼淖繁衍棲息。四月末五月初,遺鷗會在紅鹼淖湖心島上築巢産卵;七八月份,遺鷗幼鳥長成後,會遷回越冬地。

  陜西紅鹼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生態修復後的湖濱(6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監測顯示,來紅鹼淖繁育後代的遺鷗數量從2020年的2800巢(5600隻)增加到2023年的4980巢(9960隻)。初步統計,今年紅鹼淖的遺鷗數量在4500巢(9000隻)至5000巢(1萬隻)。”陜西紅鹼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賀和平説,“紅鹼淖已成為遺鷗主要繁殖地。”

  賀和平介紹,遺鷗數量的增加得益於紅鹼淖生態治理工程的持續實施。來水不足曾是紅鹼淖長期面臨的難題。2016年起,通過增加補給水量、疏浚入湖河道等措施,紅鹼淖水域面積從2015年的31.5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37.1平方公里。賀和平説:“紅鹼淖是近200種鳥類棲息地。我們通過湖心島生境修復、湖濱濕地治理、魚類增殖放流、建設鳥類識別系統、加強人員巡護等方式,持續提升紅鹼淖濕地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穩定性,全力為鳥類提供一個寧靜和諧的棲息環境。”

【糾錯】 【責任編輯:劉笑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