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藝有了新舞臺——一名文物修復師眼中的鋦瓷技藝之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5 20:52:49
來源:新華網

老手藝有了新舞臺——一名文物修復師眼中的鋦瓷技藝之變

字體:

  新華社太原5月25日電(記者劉翔霄 鄧浩然)續凱,山西博物院文物修復師。入行20余年的他,練就了一身絕活。他是2022年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陶瓷文物修復師項目一等獎獲得者,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因為活做得出色,只要續凱一上手,大家都會不約而同跑過來圍觀,沒有人不服氣。人人都讚:“看續凱幹活就是一種享受啊。”

續凱在進行文物修復前的準備工作。(視頻截圖)

  鋦瓷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是將破損的瓷器加以修復的技藝。它採用最原始質樸的手法,憑借幾顆小小的鋦釘、一把小錘子、一個小弓鑽,就使得器物“延年益壽”。被修復的不僅僅是破損的器物,更是人們的惜物之心。

  隨著時代的發展,老手藝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從修器物到修文物,從走街串巷修補瓷碗到修復延續“千年文脈”,鋦瓷人的平臺發生了巨大變化,鋦瓷技藝也成為延續文明的一條紐帶。

  1999年,一個很巧的機會,續凱接觸到了文物修復行業,從此就深深喜歡上了這行,並一直堅持到現在。“鋦瓷的故事天天有,有些是影響一生的。”續凱説。

續凱與同事對文物修復的細節進行討論。(視頻截圖)

  一次,當著眾人的面,續凱的師傅做了一場現場演示。他鋦的不是別的,是雞蛋。只見幾個動作下來,師傅“手起鋦落”,蛋殼上已打好鋦孔並鑲上鋦釘,殼裏的那層雞蛋膜依然完好無損。然後,師傅用一根長發絲穿過鋦釘,雞蛋就這樣被提溜起來了。這一幕,讓在場的續凱深感震撼:“那是真正的傳統老手藝,不容出錯。”

  師傅傳授的是手藝,更是匠心。師傅説,看似簡單的幾錘,卻有著經年的門道。比如,但凡鋦瓷處都會微微滲水或滲水氣,這就要求一個好鋦匠不光要修得美觀,還要修得持久,要確保鋦瓷處不生銹。這種千錘百煉才得來的力度、尺度,早已與老藝人融為一體、難有差池。

  要想把一件事做到遊刃有余,皆要有一顆耐煩之心,皆要下千番的功夫。師傅的點滴傳授與點撥,讓續凱對這個行當有了不一般的理解、不一般的情感。

  在一個裝滿老鋦釘的瓶裏,續凱翻找出了形狀各異的鋦釘,向記者如數家珍地介紹起來:取一根銅絲,中間砸扁,目的是為了讓它更有韌性、更有張力;有一種小弓鑽,幾近失傳,師傅送了他三支自制的這種鑽頭……陶瓷修復是個“細活”,從前期的現狀調查、方案制定、檢測分析、技術路線篩選,到後期的清洗、粘補、打磨、作色、補繪、倣釉等,步驟繁多,對技術和耐心都是極大的考驗。

  續凱笑稱,文物修復師幹活時都要憋著一口氣,要穩、有力度、還要均勻,絕對不能分心;憋住這口氣一氣呵成,把活幹完才能松下這口氣,否則修補材料就會固化;幹完活常常是哈欠連天,那是因為憋氣而導致大腦缺氧。累歸累,但只要一開始工作,續凱就全然進入忘我狀態。常常是一杯水放那兒,他一整天都沒顧上喝一口。

  20多年來,經續凱修復過的各類陶瓷文物有一萬余件。他認為,每件器物都是有故事的,不能因一次修復就抹滅了它們的歷史,發現、挖掘文物價值是每一位文物修復師的終極目標。“當你抱著真正的文物,那種修復的使命感、分量感是無法言説的。”

續凱仔細端詳自己修復過的文物。(視頻截圖)

  從方法、材料到技法,續凱一直在探索。他期待,未來這門技藝能夠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愛,一些技術難題也能隨著材料、工具、技術的革新得到更好解決。“傳統技藝一定不能丟失,希望更多人加入進來。”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