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中國金都”如何“金中生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3 17:03:59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中國金都”如何“金中生金”?

字體:

  新華社濟南5月23日電 題:記者手記:“中國金都”如何“金中生金”?

  新華社記者任軍、邵琨

  “金穴數百處,歲溢數千兩。”來到山東招遠,猶如走入“金窩”。

  這裏擁有中國縣級市罕見的黃金儲量,可供開採的金礦脈量兩千余條,享有“中國金都”的美譽。2023年,全市黃金産業總産值超過900億元。

  招遠,這個有著2000多年黃金開採歷史的“掘金匠”如今怎樣實現“金中生金”?記者走進其中進行探訪。

  五軸精雕生産線、全自動智能織鏈生産線、3D列印……在招金銀樓的黃金深加工車間,記者看到機械臂上下翻飛,不少工序已實現智能化生産。在智能化生産線的另一側,工人師傅正對一件件古法飾品進行鏨刻、錯金、花絲鑲嵌等更精細的操作。

  機器轟鳴中,兩名“95後”招金主播開啟了探廠直播。“在淘寶平臺開啟直播一年多以來,招金銀樓的淘寶粉絲量增長了三分之一。此外,我們制作的多款抖音短視頻成為爆款。”主播李想告訴記者。

  5月9日,招金銀樓兩名主播進行探廠直播。(新華社記者任軍 攝)

  以金礦開採、冶煉起家的招金集團正大力拓展終端業務,持續優化線上、線下産業布局。“我們以‘國潮+非遺’為切入點,將敦煌寶相花紋雕刻于黃金之上,不斷提升品牌力。”招金銀樓副總經理王偉介紹,招金銀樓聯合阿裏雲推出“招金·金色雲”數字化産業平臺,消費者不僅可以參與個性化黃金珠寶的設計,還能將手中的黃金快速售出。

  鍛造黃金全産業鏈“以金生金”,招遠不僅涌現了一批黃金珠寶首飾加工企業,還在加速發展工業用金産業。目前,黃金深加工産業産值已佔到全市黃金産業産值的50%以上。

  在這裏,1克黃金能被拉伸為300多米長、僅有頭髮絲六分之一粗的半導體積體電路封裝用鍵合金絲,産品佔全國60%以上的市場份額;招遠生産的金鹽等貴金屬材料年銷售收入超過160億元,廣泛應用于電子線路板、半導體、連接器等産業。

  招遠,這座因黃金而聞名的城市,正深入挖掘黃金文化這座“富礦”,培育文旅項目,推動“文化興金”。

  羅山腳下,招遠黃金博物館靜靜矗立,展館內現代化聲光電技術一應俱全,黃金起源、採選冶煉技藝一目了然,琳瑯滿目的展品“金”氣逼人。

  穿越歷史長河,從春秋戰國時期用火燒水潑提煉黃金,到宋代創辦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官辦金礦,從人工錘砸推磨到大型機械化自動控制……招遠黃金開採的沿革和深厚的黃金文化呈現在遊客面前。

  黃金博物館主樓後邊還有一個由廢棄礦洞改建的礦井體驗區。戴上安全帽,上海遊客畢女士在這裏仔細觀察億萬年前火山地質活動形成的金礦脈,了解古代和現代採金方式。“行走在幽深的礦道中,親手觸摸這些億萬年前留下的石頭,方知每克黃金都來之不易。”畢女士感慨道。

  這是宋家溝露天金礦礦山。(新華社記者任軍 攝)

  參觀博物館之余,遊客還可赴金鎮參觀黃金工坊、制作純金首飾、體驗淘金樂趣。

  招遠市文旅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全年共接待遊客525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達到84億元。到2025年,全市遊客接待量有望突破600萬人次,旅遊業收入有望突破100億元。

  除了從文旅市場掘金,在招遠,不少礦企從金礦尾礦和廢石中發現商機,變固廢為“寶藏”。

  “在集團的多家金礦,80%以上的尾礦及廢石用作建材和井下回填。”集海資源集團董事長邵緒新説。

  招遠市黃金協會秘書長薛東峰告訴記者,招遠正在建設國家級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利用黃金固廢發展裝配式建築、改性塑膠、微晶玻璃。基地建成後,每年可處理黃金固廢200萬立方米,預計實現年銷售收入60億元。

  驅車行駛在通往核心採礦區的公路上,草木葳蕤,少有山體裸露,一些早期開採的礦坑已長滿植被。

  “近年來,我們下大力氣開展土地復墾復綠,實現選礦廠廢水100%迴圈利用、對廢料中的有價元素充分回收,力爭讓黃金開採變得更可持續。”集海資源集團旗下的中嘉礦業董事長周書鋒説。

  通過內拓外延,“中國金都”“錢”景無限。

【糾錯】 【責任編輯:周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