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迪慶:守護“雪域精靈”滇金絲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2 18:07:59
來源:新華網

雲南迪慶:守護“雪域精靈”滇金絲猴

字體:

  新華社昆明5月22日電 題:雲南迪慶:守護“雪域精靈”滇金絲猴

  新華社記者浦超

  早晨天剛亮,72歲的護猴員余建華就背上行囊出發,走向大山深處,找到滇金絲猴猴群的位置,然後一直跟在猴群附近,直到天黑才下山回家。

  余建華正在尋找滇金絲猴猴群的位置(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浦超 攝

  “我們起得比猴子早,睡得比猴子晚。”余建華説,這個片區的護猴隊分兩組,每組10個人、負責一天的守護,同時要給金絲猴補充食物。遇到有游客、科考人員來了,他們能準確引導前來參觀的人們找到滇金絲猴。

  一名護猴隊員正在觀察樹林裏的滇金絲猴猴群(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浦超 攝

  余建華是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塔城鎮的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響古箐片區護猴員。他説,過去當地不少村民為生計上山打獵、砍伐樹木,滇金絲猴棲息環境受到影響,保護形勢嚴峻。1983年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成立後,世代打獵為生的村民,相繼開始了轉型之路。他隨後加入了護猴隊,每天早上6點到晚上8點多,都在響古箐片區守護着滇金絲猴猴群。截至目前,他已守護了28年。

  記者日前在響古箐片區看到,數十隻滇金絲猴在林中自由活動,有的在樹上玩耍嬉戲,有的撿拾松蘿吃。幾名護猴員在林間採摘樹上的果子給它們,兩三隻年幼的滇金絲猴在旁邊互相追逐玩耍。

  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兩隻滇金絲猴正在玩耍(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浦超 攝

  “我現在一天不見猴子就很想念。”余建華笑着説。保護區工作人員也與猴群有着深厚的感情,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護站原站長和鑫明給猴子們取了名字:“九哥”“米粒”“白臉”“紅點”……

  為了讓猴群更好地繁衍生息,保護區工作人員帶領着護猴隊通過補充食物等方法引導,經過多年努力,成功將這個猴群從3500米以上高海拔區域引到2300米至3000米的低海拔區域。這個猴群不久前新出生了10隻嬰猴,現在共有90余只。

  擁有“人臉紅唇”“傲人”顏值的滇金絲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的瀕危物種。建立護猴隊守護猴群,只是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滇金絲猴的措施之一。

  在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拍攝的滇金絲猴(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浦超 攝

  保護區內還安裝了高分辨率探頭,能自動捕捉2公里範圍內猴群活動情況,工作人員足不出戶,在工作站木屋裏,通過屏幕就能觀察它們的活動軌跡。

  在響古箐片區,一間傳統的木楞房成為觀察滇金絲猴的監控室。“猴群一舉一動可以看得很清楚。”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賴建東説,保護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9年,雲南省建立了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了滇金絲猴種群監測、巡護、棲息地廊道修復、社區保護、自然教育等工作。

  在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拍攝的滇金絲猴(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浦超 攝

  “我們還將紅外相機、無人機、遙感技術等應用於滇金絲猴管護工作,研發出‘猴臉’自動識別、自動監測技術,實現滇金絲猴種群動態監測。”賴建東説,為保障所建設備減少對周邊環境的破壞,採用太陽能儲能電池為設備供電。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了滇金絲猴的樂園。

  據初步統計,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滇金絲猴已從1985年的7個猴群、540隻左右,增加到現在14個種群、2500隻左右,個體數量佔中國滇金絲猴數量的65%。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