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品出的中國“工夫”-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1 10:17:0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一杯茶品出的中國“工夫”

字體:

  北緯23.92°線,穿過中國東南沿海一片蔥蘢的山地——潮州鳳凰山,這裡光熱充足、水汽充沛,出産的鳳凰單叢茶素有“茶中香水”的美譽。

  5月21日是“國際茶日”。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到如今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地的人民喜愛。

  一片葉子,折射出中國與世界的相處之道;一片葉子,蘊藏着富一方百姓、潤一方文化的別樣“工夫”。

  上鳳凰山 尋一座飄着茶香的山

  清明節前後,在經歷了連續多天的陰雨天后,廣東潮汕地區第一高峰鳳凰山迎來了難得的太陽:每年這個時候,便是山裏一年中最忙碌的採茶季。

  行走在路上,不時就有兩邊挂着竹筐的摩托車從身邊疾馳而過;從外地過來的採茶工在茂密的茶園裏若隱若現,只有站在梯子上時,才露出忙碌的身影。

  海拔來到1152米,鳳凰鎮烏崠村家家戶戶在門前鋪上一層布,把剛採摘下來的新鮮單叢茶葉鋪開。對他們而言,陽光彌足珍貴。

  “好茶講究日生香,茶香都來自陽光,陽光大了、少了都不行,全憑茶農的經驗,越是名貴的好茶,越講究天時。”烏崠村茶農魏繼業説。

  鳳凰單叢茶屬於烏龍茶係,因單株種植、單株採摘、單株製作而得名單叢,茶湯獨具“天然花香”。

  魏繼業還擔任潮州市茶農協會會長一職。他告訴記者,鳳凰鎮有4萬多人,到了採茶季,加上外地來的採茶工人,共有6萬多人,“在40多天的時間裏,我們要跟時間賽跑,為的是製作出品質最好的鳳凰單叢茶。”

  除生長環境外,單叢茶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加工製作技術,曬青、做青、殺青、揉捻、烘焙,工序的繁複考究程度在制茶中可謂罕見。

  “茶中沒有添加任何香料,都是葉子本來的香氣。能否固定香味,關鍵在‘做青’這道工序,就像青菜一炒就有香氣一樣。”魏繼業説。

  曬青“看天吃飯”,做青則靠師傅技藝,但由於每個師傅手勁、方式不同,即使同一種茶做出來味道也有差異。為了提高效率、穩定品質,年輕的茶農提高了制茶的機械化程度。

  在魏繼業經營的茶廠裏,一進入車間,茶香就撲面而來。這裡是一片忙碌景象:經過了晾曬的茶葉會先來到260℃的滾筒中炒作8分鐘,然後倒入不斷旋轉的機器中揉捻、打散,最後再放到柴爐裏烘焙……一道道工序下來,天然香味已被鎖在了茶葉裏,只待一盞沸水激發,香氣重新釋放。

  魏繼業根本記不清每天要喝多少杯茶,隔天做出來的、一週前做的,他都要一一杯試,以此判定品相。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香型、不同的湯色,工夫就在這一杯杯茶中流淌,沉澱下來光陰的味道。

  這些年,鳳凰單叢茶已經從一個地區偏愛的茶葉走向全國並已國際聞名。據當地政府部門負責人介紹,由於對單叢茶的消費需求上漲,烏崠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從事茶葉生産和製作,但依然供不應求。

  逛潮州古城 見一座蘊在茶裏的城

  潮州是一座蘊在茶香裏的城市。

  潮州人是離不開茶的,以至於有“茶米”之説,意即飲茶如食米,一日不可離。朱泥一把、知己兩兩、瓷杯三盞便構成了潮州人的生活圖景。

  行走潮州,尋常巷陌,家家門口擺着一方小茶&。游客在門口稍一駐足,主人多半會招呼坐下喝杯茶,兩招“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下來,三杯茶擺好,香氣氤氳。

  精於“做工夫”的潮州人將茶香分門別類,總結出十大香型。唇舌在茶湯裏浸潤久了,便能分辨出細微的差異,有的人甚至憑一口茶湯,就能説出茶樹的海拔。

  工夫,是潮州人的生活辯證法。他們把工夫做在了光陰裏。一幅潮繡《阿房宮》,12名繡工要耗時3年繡制;麥稈剪貼畫裏,一根孔雀羽毛上就要刻下上萬刀;大型木雕《甘露寺》,刻有130多個人物和30多匹馬,歷時23年才雕琢完成。

  工夫潮州,最不缺少的就是“工夫”。潮繡、潮州木雕、潮州嵌瓷、潮劇……在這裡,繡針挑出萬千世界,刻刀之下自有乾坤。

  潮州有世界非遺代表作1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而當地人獨以“工夫”命名茶藝,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二十一式”茶藝。

  所謂“二十一式”,即潮州人由來已久的茶葉沖泡技藝,主要包括備器、生火、溫壺、納茶、點茶、請茶、聞香等等二十一道程序。很多潮州哲學都在茶裏。就像在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墻上挂着的四個字,茶香沁着“和、敬、精、樂”的傳統文化,“關公巡城”是分享,“韓信點兵”在平衡,三杯茶則是敬天、地、人。

  作為中國茶藝文化的典型代表,潮州工夫茶藝已有千年歷史。2022年11月,“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其中“潮州工夫茶藝”作為重要“茶藝”代表性項目列入習俗。

  如今潮州工夫茶在歷史的演變中,已不僅僅是一種飲茶習俗,它已經昇華為一種人文精神。經過長期的探索、實踐、傳承和創新,融入當地民俗文化孕育而成的潮州工夫茶茶道,也成為百姓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潮州工藝十分講究,不惜材料、不計工時,特色濃馥,貫穿於潮州人整個社會生活之中,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對講究與精細的繼承,是潮州文化精神的物化形式,是中華文化向世界傳遞中式美學魅力的重要媒介。”潮州文史學者陳賢武説。

  破圈生長 綠山里長出黃金葉

  1350米,這是鳳凰山海拔最高的産茶區,柯澤龍的茶園就在這裡。

  46歲的柯澤龍是家族第16代守山人。80多年前,他的太爺爺就擔着茶葉下南洋,第一次見識到海外市場,後來他的爺爺也跟着到海外開茶行。到他這一代,外商已經主動上門談合作。

  柯澤龍印象最深的是星巴克的“三上山”。2010年,星巴克團隊上山考察,只在茶園走了一遍,沒説話就走了;第二年,他們又來了,蹲在茶園裏跟採茶工一個勁聊天。連續兩年考察卻不談合作,讓柯澤龍的父親有點失望,但柯澤龍卻斷言,如果第三年他們還來,就一定會買茶。

  “果不其然,第三年又來了,跟我們簽下了每年1000公斤茶葉的採購合同。”柯澤龍説,外商看中了鳳凰山茶園優良的自然和人文環境。

  中國是茶的故鄉。千百年來,這片小小的葉子,沿着山路、海路擴散,香飄世界,變成了貨真價實的“黃金葉”。

  在鳳凰山,人們能“品味”的歷史,有600多年。海拔950多米的一片坡地上,4000多棵百年以上樹齡的古茶樹沿着石徑錯落排列,其中最老的有600年。

  “這裡是國內少有的還能品味600年前茶香的地方,也是鳳凰單叢茶的根。”茶園裏的一位老師傅饒有興趣地講,除了自動灌溉系統,園子裏還安裝有自動監測土壤、空氣成分的設備和捕捉飛蟲的裝置。

  老茶園裏有了新科技。鳳凰鎮工作人員介紹,現在茶農只要打開手機APP,滑動屏幕,就能實時查看茶園相關數據,包括氣象溫濕度、光照、風速、水質、土壤等,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種植手段,推動茶區生産效能整體提升。

  從古茶園出來,沿着山路上行幾百米,來到一塊山間&&,這裡是茶商黃遠智的茶場。在一株600年樹齡的老茶樹旁兩三米處,幾株新茶樹被籬笆圍着,正吐露新芽。“這就是鳳凰山裏的‘網紅’茶,我們稱它們是天選茶種。”黃遠智説。

  2021年10月16日,這批鳳凰單叢茶茶種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浩瀚太空,歷經183天回到地面。“這是中國目前駐留太空時間最長的茶種。”黃遠智説,這批茶種返回地面後經過專門的培育和篩選,將來可能成為有特殊價值的鳳凰單叢新品種。

  從古至今,泥土與科技、山溝到太空,鳳凰山上的潮州茶農從未中斷創新之路,單叢茶樹也隨之破圈生長。

  日前,潮州市印發促進鳳凰單叢茶産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提出要努力促進茶産業數字化、規模化、規範化、品牌化發展。“上幾代人主打批發,我們這一代想做‘字號’。”談到創建品牌,黃遠智感觸頗深,他希望能更好地繼承祖輩們留下的古茶樹和製作技藝,通過更科學的種植和管理方式,提升單叢茶品質,打造“百年老字號”。

  “再等個七八年,咱們相約見面,就可以品嘗到‘太空香’了。”他笑着説。(記者葉前 毛鑫 馬曉澄)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