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構築向北開放新高地-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5/19 20:33:55
來源:新華社

黑龍江構築向北開放新高地

字體:

  敞開最北自貿區開放“窗口”、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著力搭建國際合作平臺……黑龍江省搶抓東北全面振興重大機遇,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努力實現“邊陲變前沿”的華麗轉身。

  一季度,全省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0.3%,高于全國5.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同比增長52%,高于全國47.1個百分點,成為外貿新亮點。

  敞開最北開放“窗口”

  5月的黑河市,達子香花開滿山崗,生機盎然。隨著一聲汽笛長鳴,一列從境外發出的木材專列緩緩駛入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片區。列車上62個標箱、3000立方米的木料將運往黑龍江新絲路林産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

  在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片區,黑河跨境電商園區智能倉儲物流中心的工人在搜尋貨物(2024年1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我們在境外有12000平方米的廠房,生産旋切單板等初加工産品後運回黑河深加工。這條木材專列為我們高端全樺膠合板生産制造項目提供了充足原料。”公司副總經理楊振東介紹,黑河工廠的日加工能力已達到100立方米,産品用于家具制造和室內裝修。

  這是2024年1月31日拍攝的黑河市夜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這條跨境木材運輸專線是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近5年來不斷發展創新的一個縮影。自貿試驗區自2019年8月挂牌,便承載起打造我國對俄及東北亞區域合作中心樞紐的重任,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便利化、貿易轉型升級、金融改革創新、跨境合作等領域大膽試驗,總結出一批制度創新成果和改革經驗,對外貿易不斷創新高。今年1至3月,自貿試驗區進出口實現154.77億元,同比增長32.6%,佔全省的19.4%。

  在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的快件跨境電商海關監管中心,工作人員正忙碌地將包裹一一放置在托盤內,通過傳送帶送入安檢儀。海關工作人員則緊盯著螢幕,仔細查驗每一個貨物。

  這一中心自去年啟用以來,為跨境電商提供了從申報到退稅、金融、清關等一站式服務,打造了一條高效的跨境電商通道。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自成立以來,共推出195項自主創新案例,其中49項入選省級創新實踐案例。

  在中國黑河國際商貿中心,遊客在一家超市選購俄羅斯巧克力(2024年2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我們這批貨物,包括玩具、服裝和日用品等,一天內就能送達北美客戶手中。”哈爾濱新區儲運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勇説,這都得益于快件跨境電商海關監管中心提供的高效服務。

  近5年來,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將“試驗田”種成“高産田”,創造了“以全省萬分之三的面積,貢獻了全省約五分之一的實際使用外資和七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成績,圍繞對外合作、降低物流成本、培育特色産業和新業態新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已擁有超過300項制度創新成果。

  暢通聯接歐亞通道

  3月14日,1列滿載55個集裝箱1300噸氨基酸的中歐班列從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啟程,駛往上萬公里以外的荷蘭蒂爾堡,標誌著黑龍江至荷蘭首條中歐班列線路成功開行。

  2024年4月8日,工作人員在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進行裝車作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貨物運送時間節省三分之二,運距減少二分之一……”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站長梁川説,此前,當地有些企業貨物運輸比較依賴海運集裝箱,如今使用中歐班列(哈爾濱—蒂爾堡),可以節省大量時間,更有利于企業開拓歐洲市場。

  互聯互通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全球聯動發展的必要條件。中歐班列的穩定開行,有效促進了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往來,深化了國際産能合作,加速了要素資源跨國流動。

  2024年3月14日,中歐班列(哈爾濱—蒂爾堡)準備從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出發。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據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數據,今年以來,中歐班列“東通道”滿洲裏、綏芬河、同江鐵路口岸通行量突破2000列、運送貨物21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7%、6%,創歷史同期新高,班列實現穩定增長。

  隨著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擁有2981公里漫長邊境線和眾多國家一類口岸的黑龍江省,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不斷完善跨境通道建設,口岸通關能力和便利化程度顯著提升。

  在黑龍江省最大鐵路口岸——綏芬河口岸的貨場,吊機轟鳴作業,集裝箱有序裝卸,中歐班列繁忙穿梭。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這個口岸貨物運量逐年攀升,中歐班列開行數量也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

  2024年4月21日,一列出境的中歐班列在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區穿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曲藝偉攝)

  “今年3月,綏芬河站中歐班列單月開行達92列,創歷史新高,連續5個月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綏芬河站交接所副所長李義剛説,綏芬河站南場正在進行施工改造,完工後將大幅提升接發車能力,提升中歐班列的運輸效率。

  中歐班列以其全天候、大運量等優勢,成為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互聯互通互惠的重要載體。經中歐班列“東通道”出境,可通達歐洲10余個國家,入境班列可到達哈爾濱、西安、成都等60個城市。

  這是2024年1月30日拍攝的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黑龍江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研究員邢廣程表示,互惠共贏的戰略對接,可以釋放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潛力,積蓄聯通歐亞、輻射全球的開放勢能,促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打造全新增長極。

  搭建世界共用舞臺

  百年前,哈爾濱因鐵路與世界連接,中外合璧、商賈雲集,成為遠東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現如今,這裏因展會備受矚目,互聯互通、合作共用,搭建高水準對外開放新平臺。

  以“合作、互信、機遇”為主題的第八屆中俄博覽會于5月16日至21日在哈爾濱舉行,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120余個中外代表團參會。

  這是2024年5月14日拍攝的第八屆中俄博覽會布展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俄羅斯的帝王蟹、土耳其的挂毯、韓國的紅參……中俄博覽會的國際展區倣佛一個“地球村”,來自世界各地的特色産品匯聚于此,吸引了天南海北的參展商和採購商。許多外籍與會人士更看重中俄博覽會提供的“中國機會”。

  35歲的迦納小夥李傑是第二次參加中俄博覽會。他和同伴一行5人帶來了非洲鼓、木製面具、乳木果油等家鄉特色産品。“中國的市場很大,這裏也很美。”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説。

  除了特色商品等方面的展示交流外,中俄博覽會還圍繞文化交流、醫療教育等舉辦一係列各領域配套活動。“走過十年的中俄博覽會成為世界共用中國高水準對外開放成果的大舞臺。”黑龍江省貿促會會長陳士軍説。

  努力開放的黑龍江,不止于中俄博覽會。

  世界5G大會、中國國際新材料産業博覽會、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黑龍江省通過舉辦一係列國際盛會,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交流,疊加中國最北自貿區政策效應,在鞏固東北亞地區市場基礎上,輻射范圍向歐洲等地區延伸。

  這是2024年1月31日拍攝的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片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搭建成果展示平臺,構築促進內外雙迴圈交流平臺,夯實招商引資合作平臺。黑龍江憑借地緣優勢和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各國積極借此平臺拓展市場、深化合作。展望未來,中國高水準向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必將為東北亞乃至全球發展與繁榮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文字記者:顧錢江、李建平、孫曉宇

  視頻記者:何山、王鶴

  海報設計:趙丹陽

  編輯:張虹生、郝亞琳、戚文娟、李夢嬌、姜子煒、郭潔宇

  統籌:何雨欣、黃小希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