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有非遺丨紙上“描”出新産業-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18 14:33:00
來源:新華社

小鎮有非遺丨紙上“描”出新産業

字體:

  “年輕人來得多,幾歲的娃娃們我也招待過很多次啦。” 在安徽省宣城市涇縣丁家橋鎮的宣紙産業園,擁有30多年撈紙經驗的徐師傅正在互動體驗區為體驗者介紹宣紙傳統制作技藝。前來打卡體驗宣紙制作的遊客絡繹不絕,和師傅們一起操作撈紙、曬紙等幾個步驟後,體驗者就能將自己親手制作的宣紙帶回家。

  3月6日,遊客在位于丁家橋鎮的宣紙産業園體驗制作宣紙。新華社記者 傅天 攝

  不少體驗者都是參加研學遊的學生,據産業園負責人包鶴年介紹,春季研學遊訂單數量較多,有些師生從外省專程趕來體驗宣紙制作技藝。

  宣紙的傳統制作工藝2006年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丁家橋鎮被譽為中國宣紙發祥地,一代代匠人將傳統的造紙技藝傳承至今。在産業園內開設工藝展陳和體驗式研學,成為丁家橋鎮傳承發揚宣紙傳統制作工藝的有益探索。

  5月14日拍攝的涇縣丁家橋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非遺的傳承離不開産業的興旺發展。走進丁家橋鎮宣紙大市場,生産商們正忙著將宣紙書畫紙産品打包發貨。據介紹,截至2023年底,全鎮共有宣紙書畫紙産業從業人員5000余人,全年宣紙書畫紙總産量2萬余噸,銷售額超13億元。全鎮共有1665個電商經營主體,電子商務年銷售額近5億元。

  採用傳統技藝制作的宣紙品質優良,但成本高、價格貴,只能供少數書畫愛好者使用。為了打開市場,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丁家橋鎮的企業早已開始探索用機械造紙機代替撈紙和曬紙工藝。如今,機器生産的書畫紙成本降低了,受到書法初學者的喜愛。

  5月14日,在位于丁家橋鎮的安徽省涇縣三星紙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查看機器加工的書畫紙。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除了傳統書畫用紙,鎮上企業也在紙産品的多樣性上下功夫。博文宣紙工藝廠負責人曹秋寶介紹,他的工廠能夠生産宣紙信箋、宣紙紙扇、主要用于制作春聯的“萬年紅”紙等産品。

  文創産品也是企業集中發力的賽道。油紙傘、折扇、書簽……宣紙正以各種形態走進千家萬戶。紅星宣紙的員工余亮參與設計了幾款宣紙文創産品,“在新成立的文創項目裏,我和同事們都是‘90後’,與這裏10多個待上市的産品都屬于新生代,希望新與新的碰撞會産生市場火花”。

  3月6日在位于丁家橋鎮的宣紙産業園一家店鋪內拍攝的油紙傘等宣紙文創産品。新華社記者 傅天 攝

  丁家橋鎮鎮長陸雨生表示,宣紙是中國書畫的重要載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應加大對宣紙的針對性研究和闡釋,凸顯其文化價值,在傳承保護宣紙技藝的同時做強宣紙産業。

  當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與現代社會相遇,薄如蟬翼的宣紙上將不斷“描”出新業態、“繪”出新前景。

 

  策劃:劉軍喜

  文字記者:傅天、馬欣然

  視頻記者:周牧

  報道員:金雲婷、施智飛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