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要或不要彩禮 彩禮不高於8萬元
湖北大冶:彩禮“限高”為愛“減負”
這幾天,湖北省大冶市陳貴鎮南山村村委會副主任紀文傑正着手修訂村規民約,其中首要的一條是:本村村民婚事收受彩禮不超過7萬元。
這是今年3月,30名南山村村民代表在村規民約宣傳教育大會上經過商討,共同表決確定下來的。
“從五六年前的一二十萬元,到2022年村規民約倡導的不超過8萬元,再到現在的不超過7萬元,彩禮數額的變化,説明村民的思想觀念正不斷更新。”紀文傑説。
2020年,湖北省民政廳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大冶市成為5個省級試點地區之一。2021年,大冶市委、市政府&&婚俗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並成立由市、鎮、村三級書記任組長的婚俗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
隨着婚俗改革的開展,大冶市民政局調研發現:彼時,該市存在因彩禮、婚房、婚車等支出導致結婚開銷逐年上升的情況。就彩禮來説,農村普遍為8萬-10萬元,城市普遍為16萬-20萬元。結婚開銷成為影響年輕人婚姻穩定、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
“在婚房、婚車基礎上,較高的彩禮給一些城鄉家庭帶來較重的負擔,尤其在適婚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農村,極易引發‘光棍村’現象。把彩禮的標準確定下來,婚事辦理的花費就可以控制下來。”大冶市民政局社會事務和兒童福利股負責人汪麗介紹。
2022年3月,大冶市專門印發《治理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專項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全市彩禮、酒席、隨禮、婚車數量等婚俗6項事務明確提出了限高標準,首要即“彩禮限高”:提倡不要或少要彩禮,堅決反對高價彩禮,彩禮禮金不得超過8萬元,其中男女雙方為公職人員的,彩禮不得超過6萬元。
按照《方案》要求,這一年,“彩禮限高”首次寫進大冶全市322個行政村、61個社區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並在村(居)委會宣傳欄張榜公布。紀文傑回憶,當時全村召開了動員、宣傳大會,南山村“彩禮限高”數額即不超過8萬元。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我們村和周邊村,彩禮10萬元左右仿佛成了某種不成文的‘風氣’。”在紀文傑看來,推進這項改革並不容易,“需要讓大家認識到彩禮‘限高’最終是為了給大家減負”。
2023年,南山村一戶人家的女兒結婚在即,父母要求男方準備9萬元彩禮。紀文傑得知後上門了解情況,這戶人家説,把女兒養大不容易,加上家裏經濟條件不寬裕,還有個兒子將來結婚需要錢,才提出了這一數目。
紀文傑結合女方、男方家境與婚後共同生活面臨的系列開支、感情維護等情況,向女方及其家人解釋了婚俗改革、“彩禮限高”、村規民約等內容。最終,女方父母決定:還是收取9萬元,但只留下4萬元作彩禮,其餘5萬元返給女兒、準女婿,用以扶持這個即將組建的小家庭。“彩禮的讓步,換來一家人感情向前一步。”紀文傑説。
在大冶市還地橋鎮土庫村,村支書吳正全同樣注意到,這兩年,村裏及周邊人家嫁女兒時,收取的彩禮普遍下降了不少,從五六年前的一二十萬元降至6萬元左右,有的甚至更低。村裏許多女方父母在收到彩禮後,還會添上幾萬元,交到女兒、女婿手上,“做父母的,總歸是希望孩子們小家庭日子過得好”。
吳正全常常勸導村民,嫁女兒不是談生意,彩禮要太多,容易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如將眼光放長遠一些,只要一家人心往一處使、女兒女婿一起努力上進,好日子自然在後頭。
大冶各村均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由當地有威望的年長者、老黨員等擔任會長、副會長。為推動村莊紅白理事會“小組織”發揮“大作用”,《大冶市2023年婚俗改革示範村(社區)創建工作實施方案》&&,賦予理事會相關權限。
該方案明確,凡本村(社區)幹部群眾辦理婚禮事宜,需提前7天向紅白理事會報備,並明確彩禮金額等情況。隨後,紅白理事會成員上門宣傳村(居)民公約中關於彩禮等的具體規定,與當事人簽訂遵守“抵制高額彩禮、弘揚婚嫁新風”承諾書,並跟蹤監督。紅白理事會每季度在村務公開欄、文化禮堂等顯眼位置對相關情況予以公示。
在大冶市金山店鎮火石村上畈村莊理事會副會長陳金彪看來,“大家同住一個灣子,誰遵守了承諾、誰沒按公約來,鄰居們都看在眼裏,無形中營造出一種約束力”。同時,理事會成員以身作則,“反向約束+正向激勵”雙管齊下,村灣以往的高額彩禮風氣自然站不住腳。
陳金彪介紹,早年的火石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大操大辦”之風卻很盛行:周邊村女方收取彩禮10萬元左右,火石村就漲到20萬元、30萬元;辦婚禮則需要10輛以上豪華車迎親,婚宴30桌起步,還要有演出團隊助興,“彩禮之外,光婚禮開支至少需要20萬元,舉債也要辦”。
“彩禮‘限高’等婚俗改革舉措為我們減了負。”今年2月,在大冶市靈鄉鎮,一起“零彩禮”“零婚宴”的婚禮在當地傳為美談——女方紀小華與男方張立喜結連理,女方家沒有要彩禮。
在紀小華看來,兩個人走到一起,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過日子,“他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父母是拿來孝敬的,不能因為彩禮、婚宴等事項給父母添負擔”。(記者 朱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