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州黃”小米産業打出三張牌 構建“特”“優”現代農業發展新高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12 09:57:1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山西“沁州黃”小米産業打出三張牌 構建“特”“優”現代農業發展新高地

字體:

  山西被譽為“小雜糧王國”,小米尤為著名。谷子又稱“粟”,脫殼後便是小米,是我國古代主要的糧食作物。長治市沁縣種植的“沁州黃”作為山西小米的代表,其形體金黃、晶瑩透亮、顆粒圓潤、狀如珍珠,被當地人稱為“金珠子”,也因其味道香美、營養豐富、食藥同源,歷史上流傳著“金珠子,金珠王,金珠換不來沁州黃”的諺語,品牌價值經久不衰。近年來,沁縣以“有機旱作”“加工轉化”“擦亮品牌”三張牌,構建了“特”“優”現代農業新高地。

  有機旱作

  歷史上,華北地區傳統的谷子播種期在“小滿”前後一周。而如今,剛到3月,沁縣沁州黃鎮楊家莊村的村民便開始搶抓時機播種谷子。一臺臺拖拉機牽引著播種機在廣袤的農田裏來回穿梭,施肥、翻土、覆膜、播種等多項作業程式一氣呵成。

  傳統的春播經常因為出苗期幹旱而導致出苗率不高,直接影響“沁州黃”小米的穩産豐産。2021年冬天,長治市農業農村局與山西農業大學姚建民專家團隊聯合開展“冬播谷子”技術試驗,將長治地區的谷子播種期調整為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以及翌年3月中下旬。

  山西沁縣,位于太行、太岳兩山之間,多山地丘陵地形,晝夜溫差大,有著富含微量元素的紅沙土,是世界谷物黃金種植帶。但沁縣地處幹旱半幹旱地區,年平均降雨量僅為557毫米,且降雨集中在7至9月,在傳統的谷子播種期,降水十分稀少。“冬播谷子”技術,將施肥整地前移至初冬季節,實現秋雨冬雪兼用、春雨全用,緩解了這裏春夏連旱造成的谷子播種難、出苗難、保苗難的問題。

  據姚建民介紹,實施谷子冬播可以達到節本、抗旱、出苗好、環保、抗早衰、早熟、品質好、産量高等效果。早播的谷子病蟲害相對發生少,産量增加10%以上,成熟期提前近1個月,增産增收效果顯著。另外,搭配生物降解滲水地膜,保溫保墑還能積雨,可以自動降解,不會污染環境。

  冬播谷子新技術為沁縣“有機旱作農業”開辟了新途徑,從播種環節的創新,提升了農業新質生産力,解除了“出苗率不高”的瓶頸。目前,沁縣沁州黃鎮、郭村鎮、新店鎮等7個鄉鎮推廣的有機旱作早播谷子6421.5畝,已全部播種完畢。

  長治市農業農村局下撥專項資金,推廣“冬播谷子”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對農戶按每畝5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贈送農戶有機肥、薄膜、種子,對于新發展300畝及以上面積的種植戶補助購買1臺播種機。

  67歲的楊家莊村民張建國種了20多年小米,去年拿出30畝嘗試採用“冬播谷子”技術種植。“谷子提前收獲上市,每斤最高能賣到15元,是普通小米的2倍還多,總收入超過7萬元。”嘗到了甜頭的張建國今年準備再擴大谷子早春播的面積。

  加工轉化

  小米産業作為沁縣特色主導産業,全縣“沁州黃”谷子播種總面積達13.61萬畝。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認證的谷子種植基地面積24.64萬畝,集中連片的千畝有機種植示范基地10個。通過“企業+科技+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已培育從事“沁州黃”産業的縣級及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3家,構建起了種植、加工、倉儲、物流、銷售、服務于一體的“沁州黃”小米全産業鏈綠色發展體係。

  沁縣縣委書記、縣長司慧軍説,沁縣近年來研究制定戰略規劃,出臺推進“沁州黃”高品質發展的扶持政策,進一步擴大“沁州黃”谷子種植面積,全面推進“沁州黃”産業做大做強,實現小米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來,累計投入6731萬元用于支援重點農業企業。

  走進山西沁州黃小米(集團)有限公司廠區,寬敞明亮的生産車間,現代化的生産設備,原材料從一端投入,清理、脫殼、碾磨、晾幹、冷卻、拋光、色選、灌裝等所有工序全部在流水線上自動完成,直接裝車發往全國各地。

  山西沁州黃小米(集團)有限公司是以“沁州黃”小米為基礎産業,以小米深加工産品為主導方向,集良種繁育、基地種植、科研開發、産品加工、市場行銷于一體的全産業鏈的國家級農業産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

  據山西沁州黃小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石耀武介紹,多年來,公司實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標準化+品牌”的産業化經營模式,在沁縣及周邊地區穩定發展“沁州黃”標準化種植基地6萬畝,年産優質“沁州黃”谷子1.5萬噸,帶動2.3萬農戶種植“沁州黃”谷子,戶均收入達到4800多元。

  山西沁州黃小米(集團)有限公司創新研發了谷之愛嬰幼兒營養小米米粉、藥食同源米粉和五色營養果蔬粉、小米奶等係列産品,獲得3項國家專利。“沁州黃”小米已經遠銷美國、阿聯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全國28個省區市。

  沁州黃鎮黨委書記田冠英説,沁州黃鎮是“沁州黃”小米原産地和主産區,現“沁州黃”谷子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萬畝左右,由此派生的“沁州黃”小米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是沁州黃鎮的品牌産業,也是全鎮抓産業發展促鄉村振興的龍頭産業。

  擦亮品牌

  “沁州黃”小米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等40多種天然營養素。中醫認為小米具有健胃消食、清熱解渴、和胃安眠、滋陰養血、補腎健脾等功效。“沁州黃”小米先後獲得了國家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榮獲中國名牌農産品、生態原産地保護産品、中國好小米等榮譽,“沁州”商標被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近年來,沁縣充分挖掘“沁州黃”小米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等潛在資源,選準品牌定位,講好品牌故事,增強消費者對小米的了解和體驗。同時,加快農村快遞網點、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優化特優農産品流通網絡,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組織參加農展會、農博會,搭建産銷對接資訊平臺,通過農社對接、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等方式,架起特色優勢農産品的宣傳推介和産供銷橋梁,持續擴大特優農産品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2023年,沁縣舉辦了中國農民豐收節“沁州黃”小米賽米會品鑒評比推介會,來自全縣7個小米企業和種業企業選送的“沁州黃”小米參與評比。專家根據小米粥的香味、外觀品相、適口性及小米的色澤等對小米的品質進行評選。活動評選出最優的谷子品種、最好吃的小米,進一步提升“沁州黃”小米的知名度。

  沁縣“土味”年貨還搭上“電商快車”。今年春節期間,在超級年貨節線上直播間,“沁州黃”小米分別精彩亮相于多位影視明星的直播間,共計500萬網友線上刷屏,一個小時之內銷售量高達30多萬元。為做好充足準備,山西沁州黃小米(集團)有限公司電商部分別在天貓、京東、抖音、拼多多、快手以及視頻號等平臺備下價值500萬元的小米供網友選購。目前,線上銷售已經佔到該公司銷售總額的30%。

  為把更多“沁州黃”小米送到北京、輸向全國,去年以來,長治市供銷社持續加強與北京市供銷社對口合作,不斷強化農特産品産銷對接長效機制,通過與北京市供銷社直屬企業合作,共同搭建産銷對接合作平臺,共同推動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構建市場開放、深度融合、共建共用、互利共贏的農産品産銷對接新格局,提升長治市優質農産品知名度,讓農産品産得出、銷得掉、賣得好。 (記者張磊)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