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5月7日電 題:“這條小魚在乎”背後的閩寧支教情
新華社記者顏之宏、艾福梅
初夏,走進位於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的閩寧中學,一個貼得花花綠綠的展板很是顯眼。“寧夏的雪宛若一朵冰蘭花”“天黑了,聽着廚房裏傳出的炒菜(聲),低頭讀詩、抬頭望月,姥姥姥爺忙着做飯”……細細品讀,孩子們用從報紙上剪下來的字拼出的詩句真是“我心自有雲白山青”。
“這是我們給七年級孩子上的一堂剪貼詩課的成果展示。孩子們以‘我的家鄉’為主題,用從報紙上剪下的圖和字來寫詩,展現自己心目中的家鄉。”正在這裡支教的廈門大學志願者梁怡婷説。
“他們很年輕,和娃娃們溝通交流更容易,借助他們的力量,學校的科技活動開展起來了,閩南地區的特色文化也引進來了。”閩寧中學校長楊東説。
第25批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製作的展板,展示學生們做的剪貼詩。新華社記者 艾福梅 攝
陸續接納了來自寧夏“西海固”數萬移民的閩寧鎮以福建和寧夏兩省區的簡稱命名,是閩寧協作20多年的重要歷史見證。閩寧協作廈門大學寧夏研究生支教團是全國首批參加“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項目的團隊,自1999年起,已有312名支教隊員接力教育幫扶。
梁怡婷是第25批支教團成員,於2023年夏天來到閩寧鎮。當時,第24批支教團團長毛延廷剛結束在海原縣關橋鄉關橋中學的支教工作。如今,毛延廷正在廈門大學繼續研究生學習。
毛延廷説:“支教一年,我擔任的是關橋中學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師。”此外,他和隊友們還為支教團“這條小魚在乎”山區貧困學生助學活動募集資金220多萬元,為數千名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打下基礎。
2022年9月,第24批廈門大學寧夏研究生支教團團長毛延廷在給關橋中學的孩子們上道德與法治課。受訪者供圖
“這條小魚在乎”山區貧困學生助學活動名稱獨特,2023年夏天在社交&&上走紅。這個助學活動創立已有20多年,它的名字來自一個動人的寓言故事。暴風雨後的清晨,沙灘上有許多被卷上岸的小魚被困在淺水洼裏。一個小男孩見狀,用手捧起小魚一條一條送回海裏。有人勸説他:“孩子,這麼多魚,你救得過來嗎?誰又在乎呢?”小男孩一邊繼續撿魚,一邊回答道:“這條小魚在乎!這條也在乎!”
這個故事讓“00後”毛延廷感動不已,也成為他立志支教的重要動因。毛延廷初到關橋中學時,八年級的孩子送給他一幅畫:“毛老師,希望你能像機器貓一樣,教給我們新知識!”這個簡短的“歡迎儀式”讓毛延廷更加堅定了“站好這班崗”的信念。
“大毛老師,我一定會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在毛延廷即將結束支教任務離開之際,一次主題班會上,關橋中學七年級學生馬天雪悄悄對毛延廷説。
在家訪中,毛延廷得知馬天雪的家庭發生過重大變故,便更加關注這個好強的孩子。在師生共同努力下,馬天雪的成績從年級中游一路追趕到年級前十名。
關橋中學的孩子送給毛延廷的畫。受訪者供圖
今年,閩寧協作廈門大學寧夏研究生支教團獲評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
“‘這條小魚在乎’自創立以來,累計募集1300余萬元資金,目前已幫助寧夏兩萬多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廈門大學黨委副書記徐進功説,多年來,支教團本着“不放棄任何一條小魚、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的原則,使其成為教育振興鄉村的一塊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