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現代化 共繪新圖景·勞動者之歌丨天山深處的青春“熱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01 14:41:56
來源:新華網

築夢現代化 共繪新圖景·勞動者之歌丨天山深處的青春“熱能”

字體:

  這是4月23日拍攝的國網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電站上下水庫(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1日電 題:天山深處的青春“熱能”

  新華社記者杜剛、周生斌、陳朔

  天山深處,一高一低的兩個水庫靜臥於山體兩側,周邊電塔林立,銀線飛架。兩座水庫間的地下廠房內,發電機不斷發出運轉聲。這裡是國網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電站,其1號發電機組去年11月25日成功投産發電,是我國西北地區首座投運的抽水蓄能機組。

  地下廠房規模宏大,安裝了4&抽水蓄能發電機組,總重量超過4000噸,特種鋼焊接成的壓力鋼管超過1.4億噸。巡檢、維護這龐大複雜電站設備的,是國網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設備管理部(機電部)的20個年輕人,平均年齡不到28歲,從電站2017年建設起,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一直堅守在這裡。

  國網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1號和2號發電機組(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陳朔 攝

  張和平來自山東菏澤,大學畢業後就到公司工作,如今是設備管理部(機電部)副主任。

  剛到這裡時,水、電、路、網等基本生活設施都沒有,條件艱苦。“這個工作可以讓自己有所建樹,能實現個人價值。更重要的是,能夠參與建設西北地區首座投産的抽水蓄能電站,為國家建設新型電力系統作貢獻,很光榮。”他説。

  張和平和其他年輕同事不僅要面對理論知識和實踐工作相銜接的難題,還要不斷解決專業、管理等各方面遇到的新問題。

  “那時,辦公室深夜燈火通明,大夥共同研究一個個技術難題,爭得面紅耳赤,忘了時間。”這是機械班班長何文波記憶中最難忘的畫面。

  4月23日,在國網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何文波(左一)在檢修前佈置工作。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24歲的於宜禾是設備管理部(機電部)4名女成員之一,今年是她工作的第三年。在她看來,女性在艱苦地區工作面臨更大挑戰,但與充滿青春活力的戰友們親歷一個個重要工程節點,很有意義,“長時間工作的確很累,但只要電站正常運轉,為能源保障出一份力,我們就高興。”

  4月23日,在國網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何文波(左)與於宜禾檢查水泵水輪機。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在團隊成員努力下,1、2號機組先後實現正常發電。4月23日,3號機組成功完成抽水發電雙工況並網試驗,距離4&機組今年8月全部並網發電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採用機械自動焊接、彎管機預彎製作等工藝,將鋼板利用率由70%提高到90%以上;機組發電工況滿負荷運行時,各軸承最大擺度0.056毫米,優於國標優良級的0.2毫米標準……這些年,他們與科研、設計、施工單位密切配合、展開聯合攻關,所獲得的技術創新成果為同類型電站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這支年輕團隊先後獲得“國網新源集團先進集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稱號。接下來,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保障3號、4號機組順利投産。

  “我們還年輕,要進一步提升技能,更好服務電站建設。”張和平説。

  4月23日晚,工作人員在國網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對3號機組進行調試。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4月23日,在國網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電站,工作人員乘坐大巴車上山作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4月23日,在國網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設備管理部員工在檢查斷路器控制櫃數據是否正常。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4月23日,在國網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設備管理部員工在工作前檢查設備是否帶電。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4月23日,在國網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工作結束後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檢修交代。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4月23日,在國網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於宜禾在檢查設備。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