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報設計:潘紅宇
新華社杭州4月25日電(記者商意盈、李茜)煙雨朦朧,澄碧的河面上幾艘烏篷船載着遠行的游子悠然而來,這是很多人關於江南水鄉的印象。時光流轉,在浙江省紹興市安昌古鎮,烏篷船依舊,槳聲欸乃裏是游人對過往的追尋和美好的期盼。
視頻製作:孔令杭
安昌古鎮位於紹興市柯橋區,入選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核心區約1.2平方公里,該鎮始建於北宋時期,明清時期重修,內部建築肌理保存完好,居民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原先的生活方式,被稱為“活着的古鎮”。
行走在安昌古鎮,河道千年流淌,老街依河而建。河之南為民居,滿是歲月痕跡;河之北是商市,依然喧鬧繁華,兩岸之間古橋相連。古鎮中有17座古橋,有着“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的美譽。
4月24日,烏篷船載着游客行駛在紹興安昌古鎮的水道上。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據介紹,安昌古鎮保護始終秉承“微改造、精提升”的理念。土生土長又致力於研究安昌古鎮文史的84歲老人李宴生説,安昌古鎮保護堅持“原汁原味”,在這個前提下進行提升。比如沿襲紹興傳統&門建築工藝,對47座&門、17座古橋以及街巷空間進行日常維護修繕,大量運用舊磚瓦和舊石板等材料,增設竹簾、石凳、石臼石槽等。
在保護傳統建築、街巷肌理的同時,也“活化”傳承傳統生活方式,讓原住民保留其原汁原味的“煙火味”,又在自身獨有的文化傳統中不斷挖掘和豐富其中的內涵。
紹興安昌古鎮商戶售賣的醬貨、臘味(4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來安昌古鎮,看看穿梭的烏篷船、熱鬧的水鄉社戲、喜慶的水上迎親、傳統的錫器製作,品品當地的特色手工酒釀、扯白糖、茴香豆,紹興沿襲千年的古樸民風在這裡展現得淋漓酣暢,讓游人在古鎮中慢慢回憶舊時光和老故事。
4月24日,人們在紹興安昌古鎮游玩。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告別“千鎮一面”還要不斷挖掘自身特色,安昌古鎮優化傳統的臘月風情節、祭月儀式、非遺嘉年華等精彩活動。同時,為了吸引年輕人,這裡還聚集了不少咖啡吧、書吧、優質民宿,老店也不斷以文化創意滿足更多新消費需求,持續提升街區價值。
紹興醬油傳統釀造技藝非遺傳承人、仁昌醬園副總經理滕軍康説,位於古鎮的仁昌醬園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除了在工藝上不斷創新,更是把醬油釀造文化進行推廣,開展研學和社會實踐,讓更多年輕人來到這裡、喜歡這裡。
“傳統文化、傳統工藝不僅代表着‘從前慢’,也可以是‘現代潮’!”滕軍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