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鎮江西津渡:千年古渡新 一眼看到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24 15:44:51
來源:新華網

文化中國行|鎮江西津渡:千年古渡新 一眼看到今

字體:

  新華社南京4月24日電 題:鎮江西津渡:千年古渡新 一眼看到今

  新華社記者陳剛、柯高陽

  揚子江滾滾東逝,大運河貫通南北。江河交匯處,江蘇鎮江的西津古渡臨江而立。走進這裡,青石板路面在腳下蜿蜒延伸,石板中間留下的深深車轍印,訴説着舊時的繁華忙碌,記錄下千年的滄桑變遷。

無人機拍攝的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鎮江市委宣傳部供圖)

  春日暖陽下,鎮江市穆源民族學校的鄉情研學之旅從西津渡開啟。站在待渡亭旁,指導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當年王安石過江寫下這首詩,就是從這裡乘船北上……”

  西津渡始成於三國時期,隋唐時期大運河開鑿以後,這裡成為南北水上交通咽喉和漕運樞紐。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曾在此候船或登岸,用低吟淺唱的詩篇寫盡西津古渡的繁華。

  時光流轉,滄海桑田。由於江灘淤漲、江岸北移,西津渡日漸遠離江岸。到上世紀末期,這裡已不再有渡,附近房屋建築岌岌可危,街區基礎設施配套匱乏,居民過着生煤爐、倒馬桶的生活。當地啟動對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工作,秉持“修舊如故,以存其真”的修繕原則,健全街區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經過多年修整,西津渡重新煥發生機。如今這裡集聚了3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0多個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為鎮江最為醒目的文化地標之一。

4月21日,游客在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游覽。新華社記者柯高陽 攝

  沿着古渡口拾級而上,街道兩旁青磚黛瓦,古色古香。古街的正中是始建於元代的昭關石塔,至今已矗立700多年。莊嚴的氣度,吸引着游人到此駐足留影。

  距離石塔不遠的拱門邊,展示着一處考古挖掘坑,坑內高低錯落排列着不同時期的道路基底:清代路面由不規則石塊鋪設,明代路面是規格一致的灰磚,宋元時期和唐代路面為夯土層,最底層的則是古人在山體上鑿出的原始棧道,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前。

  “唐宋元明清,一眼看到今。”游客站在這裡,古渡的千年歷史記憶被悄無聲息地復原在眼前。來自上海的游客陸先生駐足感嘆:“雖然只有短短幾米長,就已經能讓人感受到歷史的滄桑、文化的厚重。”

無人機拍攝的鎮江西津渡夜景。新華社發(封疆江 攝)

  夜幕降臨,西津渡迎來了顏值的巔峰時刻。屋檐上挂着的燈籠亮起,滄桑古街變得朦朧而神秘,檀板敲打,京胡伴奏,街角的尚清戲檯燈火輝煌,傳統戲曲表演輪番登場。夜市裏的人聲不絕於耳,鍋蓋面的香氣飄散,煙火氤氳。

  但西津渡也並不全是熱鬧繁華。走出主街,拐進旁邊的一條小巷,就能看到紫藤垂落的長廊,三五位老人在夜色中悠閒散步。幾隻貓趴在電動車座椅上小憩,偶有游人經過也未驚擾。

  夜深,守望千年的古渡終於沉沉睡去。第二天,她又將在人間煙火中醒來。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