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息烽集中營舊址,追尋先烈們的熱血與信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04 09:25:1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探訪息烽集中營舊址,追尋先烈們的熱血與信仰

字體:

  距離貴陽60公里的息烽集中營舊址,有山有水,古樹參天,根本看不出曾是一座秘密監獄。這裏曾關押了羅世文、楊虎城、黃顯聲、許曉軒、馬寅初、張露萍、“小蘿蔔頭”等共産黨人和愛國志士。他們在“魔窟”中悄悄展開戰鬥,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不朽篇章。

  如今,息烽集中營舊址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一年清明時,記者實地探訪這裏,追尋先烈們的熱血、信仰和膽魄。

  煉獄

  息烽縣境內山巒起伏、地勢險要,素有“川黔鎖鑰、黔中咽喉”之稱。

  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由南京遷都重慶。1938年11月,軍統在距息烽縣城6公里的陽朗壩圈地80多畝建成息烽集中營,對外挂牌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息烽行轅”。

  當時,軍統在西南地區設立了三個秘密監獄,其中息烽集中營的規模最大、管理最嚴、級別最高。只有2000多人口的息烽縣城,一下子涌入1.5萬余名軍統駐扎人員,常年關押400至500人,最多時達600多人,成為名副其實的軍統第二大本營。

  “整個息烽集中營的運轉方式充滿了虛偽氣息。”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館長張偉娟説。

  一走進息烽集中營大門,便可看到頭頂四個大字“抬起頭來”,意思是關進這裏的“犯人”抬頭看清現實,早日“交代”。集中營一邊是湖泊、禮堂、籃球場等特務們的休閒活動場所,另一邊是監牢。監牢以“齋”命名,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特”共9個“齋”、52間牢房,“犯人”按案情、職位、政治身份、年齡、性別分“齋”囚禁。

  息烽集中營內牢房。除署名外組圖均由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李驚亞攝

  牢房裏,睡覺的通鋪每人一尺三寸,翻身都難,用黑紙糊著的窗戶不透一絲光線;“犯人”吃喝拉撒都在牢房,不能理髮洗澡,個個慘不忍睹,腸胃病、痢疾肆虐;案情重的“犯人”出去“放風”,要關在一個小木籠內。

  牢房後,有一座天然溶洞,特務在裏面設置了刑訊室和水牢,酷刑有12種之多。“這裏曾是老虎棲身之處,當地人稱作‘貓洞’,特務卻稱其為‘妙洞’。”張偉娟説。

  據統計,從1938年11月設立到1946年7月撤銷,息烽集中營先後關押共産黨人和愛國志士1200余人。其中,被秘密殺害和折磨致死的有600余人,最後轉押重慶者僅72人,且大部分被殺害于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的國民黨大屠殺中。

  獄中秘密支部

  1940年底,在成都被捕的中共高級幹部羅世文、車耀先被送到息烽集中營關押。同一間囚室中,還有原重慶新市區區委書記許曉軒、中共地下黨員韓子棟,這無意中為“中共獄中秘密支部”的成立提供了組織條件。

  羅世文像。新華社發

  1941年3月,特務頭子戴笠派自己的同鄉周養浩接任息烽集中營主任。周養浩上任後,著手搞所謂“獄政革新”,在獄中開辦卷煙廠、肥皂廠、印刷廠等,把“犯人”改稱“修養人”,逼迫“犯人”勞動,榨取更多的勞動成果。

  “犯人”也因此有了碰頭、交談、聯絡的機會。有豐富地下鬥爭經驗的羅世文看準時機,四處聯絡難友。年底,以羅世文為支部書記,車耀先、許曉軒、韓子棟為核心成員的“中共獄中秘密支部”在這個特殊的戰鬥環境裏誕生了,黨員遍布各字號“齋房”。

  為達到“政治攻心”“思想感化”的目的,周養浩除了同意讓“修養人”有讀書報的權利外,還設立了圖書室,創辦了《復活月刊》和《養正周報》,並抽了幾名“犯人”當編輯。“中共獄中秘密支部”巧妙地把圖書室建成了支部的秘密聯絡點和外界消息來源處,開展對敵鬥爭。

  “天堂”“地獄”

  在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一位烈士的口紅、粉餅等遺物常常引來關注。遺物的主人名叫張露萍,假如晚出生幾十年,她必定和很多女孩子一樣,成為時尚達人。

  1939年10月,18歲的張露萍受共産黨派遣,秘密打入重慶國民黨軍統局。1940年3月,地下黨支部不慎暴露,張露萍等7人不幸被捕,後被轉押到息烽集中營。1945年7月,他們在息烽快活嶺遇害。

  在獄中,張露萍經常給“小蘿蔔頭”講故事。“小蘿蔔頭”即“共和國最小的烈士”宋振中,在息烽集中營被關押3年多。息烽集中營撤銷時,“小蘿蔔頭”隨父母被轉押至重慶,他的一生基本都在獄中度過,遇害時不滿9歲。

  由于被捕時“小蘿蔔頭”尚年幼,他的媽媽徐林俠在獄中東拼西湊縫補了兩塊尿布。牢房昏暗潮濕,尿布無法晾幹,徐林俠白天把濕尿布圍在腰上,夜裏墊在身下,用自己的體溫暖幹,時間一長,她得了風濕病,蹲下起不來,起來蹲不下。

  息烽集中營的大門原有一副對聯:“天堂地獄唯人自擇;成功失敗權操我手。”在這個煉獄般的“秘密世界”,骨瘦如柴、衣不蔽體的“犯人”們,意志卻如鋼鐵。

  在國民黨秘密監獄被關押了14年的中共地下黨員韓子棟曾説:“‘自首’‘反共’便可進‘天堂’,‘執迷不悟’自然只能入‘地獄’了,絕大多數革命者都選擇了入‘地獄’。”

  “在息烽集中營先後關押的1200多人中,沒有出現一個如‘甫志高’般的叛徒。”張偉娟介紹説。

  紅寶石戒指

  韓子棟是小説《紅岩》中“瘋老頭”的原型,曾與張露萍同時被關押在息烽集中營,1947年從重慶白公館成功越獄。新中國成立後,韓子棟從北京調到貴陽工作,他的第一樁心願便是尋找張露萍等七烈士的墳墓。

  韓子棟在息烽集中營周邊走了許多地方,逢人就問:“你聽説過這一帶一次殺了六個男的一個女的嗎?”

  後來,他經打聽來到一片荒山上,知情人指著一大一小凸起來的兩片枯蔓野草,説這就是墳地的時候,韓子棟掩面飲泣:“張露萍,活潑文雅、寧折不屈的張露萍,她就長埋在這裏?”

  韓子棟請農民開採了一些石頭,重砌了七烈士的墳墓。20世紀80年代,當地舉辦七烈士遷墓儀式。墳墓打開時,底下竟有一只紅寶石戒指,眾人都驚叫起來。

  在場者只有韓子棟認識這枚戒指——這是黨組織派張露萍打入軍統時給她的信物,她愛這枚戒指勝過愛自己的生命。

  “她的脊椎骨被子彈打斷,全身多處骨折,頭顱也碎裂了,但戴著紅寶石戒指的手指壓在頭骨下。”韓子棟曾回憶,“也許她生前最擔心戒指落入敵特手中,在生命彌留之際,把手有意壓在腦後了。”

  張露萍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據張偉娟介紹,新中國成立後,各級政府先後投入5000萬元,用于集中營舊址保護、修復和建設。開放以來,這裏已接待國內外參觀者1000萬余人次。

  “為了掩蓋罪行,軍統特務離開息烽時,用黏土將‘貓洞’填埋,經過三次大規模發掘,許多秘密仍深埋于地下。”張偉娟説,息烽集中營被關押人員具體名單,絕大多數遇難者的遺骨究竟在何處,都是難解之謎。

  “息烽集中營見證了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歷史,是共産黨人、愛國將領、進步人士與軍統特務進行意志、信念、人格較量的特殊戰場。”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覃愛華説,在這座“魔窟”中,無數革命先烈體現出堅定信仰、寧死不屈的紅岩精神。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染紅了共和國旗幟,鑄就了共和國巨大的紅色基石,必將在烈火中永生。(記者李驚亞)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