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義烏的“世界語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20 16:01:38
來源:新華社

中國故事|義烏的“世界語言”

字體:

  “你好”“Bonjour”“Hola”……流利使用36種語言的“義烏老闆娘”近日火到了海外。在AI技術加持下,老闆娘們在鏡頭前無縫切換各國語言,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商無障礙溝通交流。這背後,是“世界超市”義烏邁出探索AI技術賦能傳統貿易、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一步。

  從手搖撥浪鼓走街串巷發軔,幾十年來,義烏這座中國東部小城實現了從“雞毛換糖”到“世界超市”的蝶變;如今,AI技術在數字貿易領域的應用,正全方位重構義烏的樣貌,為“買全球賣全球”創造更多可能。

  説多種語言的老闆娘

  在義烏市場做了20年雨傘生意的張吉英突然在社交媒體&&火了。短短1分鐘的視頻裏,帶着頗具親和力的笑容,她在鏡頭前用中、英、法、西、阿、日等語言流利地介紹自家的新産品,視頻播放量超過200萬次。

  隨着生意做到全球,義烏老闆娘在學外語上沒少下功夫。“在義烏市場會説一兩門外語並不稀奇,面對外商,每位老闆基本能用英語介紹自家産品。”和張吉英一樣,做竹制生意的傅妙玲也是義烏第一批吃上“數字蛋糕”的人。

  2020年,她開始嘗試直播帶貨,每天晚上店舖打烊後還要學習英語,就這樣堅持了一年多時間。

  但再努力勤奮,語言能力也很難趕上業務拓展的步伐。“産品銷往100多個國家,要精通每一種語言幾乎是不可能的。”傅妙玲説。

  2023年10月,全球首個商品貿易領域大語言模型和新升級的Chinagoods AI智創服務&&在義烏博覽會上亮相。在AI技術的加持下,錄製好的中文視頻可轉化成36種語言的版本,輸出時還會根據發音調整嘴形。

  曾幾何時,義烏老闆娘還只能通過在計算器上按下數字與外商討價還價;如今,語言的窗戶被一扇扇打開,新的客流也接踵而至。張吉英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視頻發布後,近三個月微信新添加了五六十位外商。

  義烏國際商貿城經營戶傅妙玲講述“試水”數字老闆娘的過程。新華社記者 崔力 攝

  AI視頻還“喚回”了很多老客戶。“一些近幾年不&&的海外客戶,看到這條視頻後,也來問我能否發一些新的産品。”張吉英説,久違的互動激活了“沉睡的資源”。

  “現在的義烏老闆娘不再是以前的老闆娘了,會用各種數字化工具獲客、報價、接單、做外貿。”多年與義烏做生意的德國商人斯文賈·諾依曼感嘆着生意夥伴的新面貌。

  “世界超市”站上AI風口

  在正式上線後一個半月,嘗試使用AI工具做貿易的義烏經營戶就超過1萬戶,佔整個義烏市場商戶的20%。小商品城大數據有限公司産品總監余曉輝和團隊判定,未來産業互聯網會因AI大模型進行重構,這將是一場顛覆性革命。

  作為“世界超市”的義烏,敏銳地意識到繼續恪守傳統的“坐商”模式和互聯網電商邏輯,非長久之計。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棟認為,用AI賦能傳統市場,對義烏而言或是未來五年戰略中的“一號工程”。在推動內外貿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又能繁榮實體經濟。

  余曉輝説,去年3月起,産品研發團隊開始奔赴北上深杭等地區,密集拜會AI專家學者、科技大廠,研討AI大模型和製造業、外貿之間的可能性。

  自主研發AI大模型,需要大量人力、算力和財力支撐,余曉輝説,從政府到商城幾乎都給予無條件支持。

  秉持“一切優先服務於經營戶市場”的理念,團隊在研發産品時體現出義烏特有的務實精神。“比如我們在研發AI數字人時,會考慮到相較於‘虛擬人’形象,用老闆娘本人的形象,對客戶來説會更有説服力。”余曉輝説。

  義烏國際商貿城經營戶張吉英的商鋪門口循環播放使用“AI數字老闆娘”製作的多語種商品介紹視頻。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2023年,AI技術在醫療、物流、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應用大放異彩。在商貿領域,基於40年市場貿易的真實數據沉澱,站上AI風口的義烏推出了一系列AI技術在數字貿易領域的應用,包括多種語言的翻譯理解、文本創建、圖片識別、海報和視頻內容的AI智能生産、數字人直播等,全方位重構着“世界超市”的樣貌。

  擁抱AI重構的義烏

  “前方到站是義烏,請下車的旅客提前做好準備。”何道婷對義烏的印象,是聽着火車上提醒前往義烏的播報開始的。2023年,她帶着靈圖科技團隊自主研發的AI圖文處理産品第一次來到義烏。在她看來,義烏是極具代表性的傳統貿易市場,卻能提供豐富的AI原生應用場景。

  珠寶飾品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支柱産業之一。何道婷説,商家都知道飾品類的圖片是最難做的,因為飾品體積小設計繁複,對細節要求非常高,導致AI生成商品圖時技術難度大。

  落戶義烏的AI初創公司靈圖科技團隊人員正在為商戶生成AI首飾展示圖。(受訪者供圖)

  “我們從最難攻克的飾品類入手,AI算法不斷訓練、學習,模型再遷移到其他品類就會更簡單、更成熟。”何道婷説,公司的産品開發計劃已排到2025年,品類也將拓展到箱包、玩具、家居甚至農副産品等。

  和何道婷一樣,2023年下半年,王童生的AI初創公司入駐這座“世界超市”。“義烏有7.5萬個商位,90%以上的商家是夫妻店。一方面,他們每天要花大量精力在産品生産上,沒有多餘精力拓展線上運營;但另一方面,他們有強烈意願去利用新技術改變當下傳統商業模式。”這是王童生用每天10萬步、走了三天義烏市場後得出的結論。

  義烏國際商貿城AI智創服務&&團隊人員後&製作視頻。(受訪者供圖)

  市場調研後,王童生果斷從北京搬到義烏。“我們專注於綜合AI的全託管運營服務,解決經營戶有心用AI工具去彌補企業發展瓶頸、但無力落地的困境。”王童生説,2024年,公司有望為500到2000家商家提供服務。

  何道婷説,在小商品城的牽線下,來自全國各地的AI供應商、服務商,或專注AI大模型驅動、或專注AI跨境、或專注AI數字品牌、或專注AI數字人直播,與義烏市場一起探索創新産業對接、推動産業鏈升級。

  暮色四合,小商品城大樓內燈火通明,大大小小的AI創業團隊依然挑燈夜戰。與經營戶們一樣,這些創業團隊正在從義烏奔赴更廣闊的征程。

  監製:衛鐵民、劉暢

  記者:段菁菁、朱涵、崔力

  編輯:姜辰蓉、肖逸晨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浙江分社

  聯合製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