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生産總值增速連續7個季度穩居全國第一方陣,這是寧夏近兩年交出的一份亮眼經濟發展答卷。不靠邊不沿海,面積小人口少,但寧夏不以“小”而不為,不以“後”而緩為。創新引領,先立後破,寧夏持續激活民營經濟,再造傳統産業,培育新質生産力,促進傳統産業、新興産業“百花齊放”,助力高質量發展換擋“絲滑”,動能不減。
打出“組合拳”
2023年,寧夏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6%,增速位居全國第五;一産、二産及工業增速居全國第二;民間投資增速、佔全部投資比重均居全國第五……
亮眼答卷的背後,是寧夏找準着力點打出“組合拳”。投資項目積蓄髮展動能,民營經濟撐起寧夏經濟“半邊天”,2023年,寧夏以拉動投資和激活民營經濟為抓手,一批重大項目落地落成,民營經濟活力持續迸發。
作為行業領軍企業,寧夏寶豐集團有限公司近3年多來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超700億元,大力推動現代煤化工、新能源、新型儲能全産業鏈發展。在現代煤化工産業發展上持續延鏈強鏈,循環經濟産業集群實現全面轉型升級,躍升為全球最大的煤制烯烴産業集團,其産品有力填補了國內高端産品缺口。公司創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以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動風光“綠電”電解水制綠氫,將綠氫與現代煤化工創新融合發展,引領能源化工行業脫碳、零碳變革。
民營經濟為寧夏創造了50%的稅收、70%的就業、90%的市場主體數量。2023年,寧夏密集&&了民營經濟“31條”、梯度培育“24條”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召開寧夏曆史上規模最大的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助企紓困等系列行動。
寧夏工信廳廳長楊金海説,去年,寧夏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156.3億元,惠及市場主體87.7萬戶次;為6.45萬家參保企業減繳社保費90.5億元;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降至4.01%。寧夏在14個行業實現“一次告知、一次填報、一口受理、一網聯動、一證準營”,規範涉及中介服務審批事項23個,有效推動了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再造“舊優勢”
能源是寧夏經濟發展的傳統優勢,而“倚重倚能”也是寧夏經濟轉型的痛點和難點所在。寧夏以“先立後破”為轉型原則,通過延伸産業鏈、加速裝備製造轉型升級等方式再造舊的優勢産業,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
傳統印象中,寧夏是我國重點産煤省區和外銷地區,但近年來寧夏的煤自己都“吃不飽”。2022年,寧夏煤炭消費量達到1.67億噸左右,全區煤炭凈調入超過7000萬噸。從煤炭凈調出到凈調入,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可謂寧夏能源轉型的“領頭雁”。在這裡,煤炭實現了清潔利用,黑色的煤炭經過現代煤化工産業再造,變成了高端潤滑油、服裝,乃至化粧品等的原材料。
“寧東基地建成了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400萬噸煤制油項目,産能佔全國一半;煤基烯烴産能超過全國五分之一;獲評‘中國氨綸谷’,芳綸産能居全國第一。”寧東基地管委會主任張偉説。
同時,寧夏傳統裝備製造也在加速升級。走進共享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生産車間粉塵瀰漫、工人們拿着工具敲敲打打的畫面早已不再,它們通過鑄造3D打印設備、“數字化再造”等,打造行業領先的“智能工廠”。
龍年春節期間,共享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的工人們加班加點為即將出廠的鑄造3D打印設備做最後的調試、裝配,這些設備即將乘車搭船,銷往海外。從由國外採購鑄造3D打印設備到返銷海外,公司為掌握核心技術奮鬥了十多年,累計研發10多種型號的鑄造3D打印設備。公司副總經理周志軍説,目前,公司在全國已建成7座基於3D打印技術的鑄造智能工廠,可實現鑄件生産全過程數字化,生産效率可達到同等規模傳統鑄造的3倍以上。
培育“新勢力”
在“穩住”傳統産業的同時,寧夏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培育新質生産力,智能製造、“東數西算”等新興産業日益壯大。
楊金海説,去年寧夏新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552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0家,3家企業成為第五批“小巨人”企業。寧夏向1551家企業撥付科技創新後補助資金1.7億元,全區217家民營企業入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名單。
從2008年成立,到2023年成功敲響北交所上市鐘聲,寧夏巨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面註冊制改革後寧夏的首家上市企業。15年來,從零部件加工自動化領域的“小學生”到嶄露頭角,巨能股份的“秘訣”就在於堅持自主研發。
“公司從研發出第一台門式機器人,到融合視覺、機器人等領域關鍵技術,提供智能製造整體解決方案和實踐應用,我們從未停下自主研發的腳步,目前共獲得200多件授權專利。”巨能股份副總經理麻輝説。
産業“上新”,找到獨特而合適的“賽道”至關重要。依託氣候、地理等資源稟賦,寧夏在“東數西算”的風口“飛”了起來,成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自2013年引入亞馬遜AWS以來,沙漠小城寧夏中衛市“無中生有”地在荒漠裏建成西部雲基地,目前共有亞馬遜AWS、美利雲等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14個,標準機架6.7萬個,上架率82.6%。
從代建、自建數據中心,到打造算力集群,寧夏西雲算力科技有限公司加速融入“東數西算”戰略。今年1月,西雲算力總投資31億元的寧夏智算中心項目一期工程,寧夏首個採用全自然風冷高功率機櫃的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建成,這也是目前全國功率最高的自然風冷機櫃。
“傳統數據中心的計算密度已難以滿足人工智能等快速發展的需求。西雲算力在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投建之初,就針對大模型訓練場景進行定制化規劃設計,並設計了彈性擴展能力。我們今年還將在算法優化、擴大算力集群規模等方面共同發力。目前,公司已開始為通用大模型及醫療、金融等行業頭部人工智能企業提供算力服務。”西雲算力首席執行官莊寧説。(記者劉紫凌 張亮 許晉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