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看見“未來之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2/25 14:50:12
來源:新華網

特寫:看見“未來之城”

字體:

  2023年12月1日,雄安新區商務服務中心。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記者王健、張濤、馬玉潔)人類對未來城市的浪漫想象,正在雄安新區付諸實踐。

  從北京驅車向南,駛上剛剛全線通車的京雄高速,這是一條“智慧之路”——根據天氣和車流狀況自動調節亮度的燈桿、主動噴灑式智能融雪除冰系統、智能駕駛專用車道等讓出行變得更“絲滑”。

  這也是一條通向“未來”的路,行駛100多公里,就到了“未來之城”——雄安。

  整潔的馬路縱橫交錯,嶄新的居民樓、寫字樓、商場、酒店巍然矗立,雄安商務服務中心、雄安城市計算中心等地標建築氣勢如虹……誰能想到,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農田村落。

  近7年時間,從一片地,到一張圖,再到一座城,雄安的變化滄海桑田。

  2017年4月,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國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不僅如此,中國還計劃把雄安建成一座創新、綠色、充滿科技感、沒有“大城市病”的智慧宜居之城,它凝聚着中國對於人類更美好未來的思考。

  2月7日拍攝的雄安科創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行駛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一條主幹道上,當你遇到的第一個交通信號燈變為綠燈後,以每小時40公里的車速勻速開行,一路遇到的信號燈都是綠燈。初來乍到的駕駛員,面對“一路綠燈”會誤以為自己“運氣真好”。

  這是系統在採集到道路車流量、擁堵指數等數據後,對交通信號燈的配時作出相應調整的結果。

  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有着拱形建築立面、呈現“大眼睛”形狀的雄安城市計算中心,是“雲上雄安”的中樞“大腦”。走進“雄安之眼”,城市各個角落髮生的事情盡收眼底:哪條道路車流量比較大?地下管廊裏有沒有異常?小區裏的垃圾箱有沒有滿?在一塊巨大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着整個雄安新區的城市運行數據。

  “雄安在建設物理城市的同時,一座數字城市也在同生共長。”雄安雲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袁曉東説。

  與城市計算中心僅一條馬路之隔,在雄安商務服務中心的咪咕咖啡店,一位機器人咖啡師正忙着給顧客沖泡咖啡。

  店長王瀅介紹,這裡的“高科技咖啡”對年輕人很有吸引力,自去年10月開業以來,最高的一天銷量達到500杯左右。

  咖啡館裏,時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年輕人手捧咖啡談業務、聊創意。有人説,在雄安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咖啡館也成了創業者的靈感天堂。

  據了解,雄安新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産業方向,已建設包括雄安中關村在內的10余個産業創新&&,吸引了大批科創企業。

  許蒙超在北京開辦了一家生物技術企業,最近他在雄安成立了分公司。他説公司業務與雄安的未來發展方向剛好契合,而且這裡創業成本低、優惠政策多、生活環境好。

  2023年9月20日,雄安新區悅容公園一隅。新華社記者 張鋮 攝

  的確,雄安不僅充滿創新色彩,還是一座綠色宜居之城。

  走進雄安悅容公園,一步一景,仿佛置身古典園林。到了春夏,這裡的亭&樓閣、回廊水榭、疊石成山與繁茂綠植相融合,交織成“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畫面。

  “先植綠、後建城”是雄安堅持的建設理念:打造好藍綠交織的空間,再把城市輕輕“放”進去。雄安一方面加大對白洋淀的污染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已造林47.5萬畝的“千年秀林”讓城市更綠更美。藍綠空間佔比穩定在70%,人們出門見綠,300米進公園,1公里進林帶,3公里進森林——這是建設綠色雄安的目標。

  春節剛過,雄安新區啟動區建設工地一片繁忙,中國中化大廈保持着每7天“長高”一層的建設速度;中國華能總部大廈主體結構已經封頂;東西軸線、雄忻高鐵、京雄快線等工程正加快建設……

  2月7日,雄安城際站及國貿中心項目建設現場。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2010年,首次來到中國的世博會,在這個國家最現代化的城市上海舉辦,全世界的夢想家們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放飛思緒、憧憬未來。十多年後,在中國北方這片1770平方公里、相當於3個紐約市土地面積的區域內,“未來之城”正以不可思議的規模和速度逐步建成。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