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年輕人吐槽返鄉過年“發不完的紅包”和“吃不完的酒席”讓祝福變了味 不少家庭約定講“心”不講“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2/24 07:47:22
來源:工人日報

部分年輕人吐槽返鄉過年“發不完的紅包”和“吃不完的酒席”讓祝福變了味 不少家庭約定講“心”不講“金”

字體:

  閱讀提示

  今年春節期間,不少網友在社交&&上發帖稱,過年時,總有吃不完的酒席、發不完的紅包。但也有不少家庭約定講“心”不講“金”。

  “今年春節送禮花了7500元、給侄子侄女包紅包花了4000元,收回了2500元,虧了9000元,這還不算走親戚時,買的各種禮品。”2月18日晚,家住重慶南岸區的萬傑和妻子盤點“春節收穫”時,顯得十分無奈。

  萬傑的遭遇並非個案。每年春節,社交&&上有關“人情債”等的討論經常引發熱議。今年春節期間,不少網友在社交&&上發帖稱,過年時,總有吃不完的酒席、發不完的紅包。為此,不少人呼籲,隨份子送人情和發紅包,意在表達祝福,要“講心”不“講金”。

  春節期間冒出一大堆“人情債”

  “自從我結婚以後,我就害怕過年了,每年冬月、臘月掙的錢,只夠回家過個春節。”今年剛過而立之年的萬傑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前的一個月,在渝東北老家的父母就打電話詢問春節安排,並囑咐他要給親戚準備拜年禮物、侄子侄女的紅包以及一些需要以他的名義參加的酒席。

  萬傑目前是重慶一家廣告公司的項目經理,每月工資8000元,妻子是全職媽媽,每月除去房貸、生活費幾乎剩不了什麼錢,每年能夠指望的就只有年底績效獎金。每次聽到父母説起“給紅包、吃酒席”的話題,他是既頭疼又無奈。

  “以前,還沒結婚的時候,我還很盼望春節,那時候還不用管這些‘人情債’。”萬傑&&,自己成家後,春節期間瑣事接踵而至,尤其是過年走親戚,第二年的拜年禮,只能在前一年的基礎上提高,不能降低,最少也得維持前一年的水平,給侄子侄女的壓歲錢也一樣。“由於我們家親戚多,每年單是買拜年禮的錢就要近5000元,八個侄子侄女,每人還要包500元的壓歲錢紅包。”

  對於萬傑的遭遇,他的老鄉兼同事王濤也有同感。“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兒,今年春節期間,一下冒出了這麼多‘人情債’,親戚搬家、同學的孩子滿月、鄰居家的長輩過大壽……我們一家從去年臘月二十一直要送到正月二十六,有時候一天要跑兩家,‘人情錢’最少的要送300元,最多的要送5000元,這一個多月,單是‘人情消費’就要近2萬元。”

  當《工人日報》記者提及重慶各區縣已經大力整治“無事酒”,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時,萬傑和王濤二人均&&,在遠離城區的農村地區,“無事酒”仍大行其道,並且在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也表明了不收禮金的態度,就邀請你到家去聚一聚,但所謂的“人情世故”,“別人可以這樣説,你不能真就這樣幹”。

  給多了負擔重,給少了面子過不去

  “春節期間過度的‘人情消費’,讓祝福變了味。”萬傑説,春節壓歲的本意在於“壓祟”,是長輩對晚輩的祝福和期許,希望孩子在來年能夠平安吉祥、無病無災,但是過高的壓歲錢卻完全背離了壓歲的初衷,不僅加重了長輩的負擔,對孩子來説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萬傑坦言,2000年左右,長輩給他的壓歲錢紅包基本上在5元錢上下,到2011年上大學後,長輩給的壓歲錢紅包都是1000元。“紅包金額是漲了許多,但卻沒有了小時候的滿足感、幸福感,因為這裡存在一個‘等價交換’的定律,親戚給我包了多少錢的紅包,我父母也得給親戚的子女包多少。”

  今年過年,剛上班的周覓仍舊收到了長輩的紅包,但也引發了她對未來的焦慮,一方面畢竟不能一直收紅包,以後總得還回去的;另一方面,長輩給紅包時,總會有意無意提醒她要幫忙解決一些事情。

  家有兩個孩子的張樺稱,雖然自家孩子是收紅包的一方,但你來我往,人情總要還上,有時候遇到只有一個孩子的親戚朋友,給兩個孩子一人400元的紅包時,要還回去往往還得額外補200元,湊夠1000元,所以收紅包的心理負擔也蠻重。有時,為了減輕一些不富裕親戚的負擔,她會無奈選擇不帶孩子上門拜年。

  採訪中,還有不少市民坦陳,過年最大的焦慮就是給長輩和小孩的紅包要包多少錢,多了負擔重,少了面子過不去……

  一家人可以約定共識

  記者春節期間走訪時也發現,當崇尚節儉的新風尚與傳統禮數相碰撞,一些人也想出了不少新招。

  “我們家春節前就約定好了,兄弟姊妹之間人情往來就按照1200元的標準執行,春節串門互相都不拿禮物,給孩子發紅包最高也不能超過200元。”老家在重慶奉節縣的冉蕾告訴記者,往年春節,她家裏既會自行購買牛奶、禮包、煙酒茶等走親訪友時要用到的禮品,也會收到其他親戚送來的類似禮品,到最後,這些禮品在親戚朋友家轉了一圈後,又重新回來了,“我們一大家人都感到既好笑又尷尬,所以今年春節前,我們就在家族群裏進行了約定”。

  冉蕾&&,正是制定了“互補送禮,單純團聚”的規定,今年春節,家裏過得比以往要輕鬆不少,歡樂祥和的氛圍也濃了許多。“今年春節,人情往來是講‘心’不講‘金’已成為我們一大家子人的共識,今後我們也會這樣遵守。”

  老家在重慶巫山縣的周經鳴,給記者分享了大年初六他家邀請親朋好友參加喬遷宴的情況。“我們已經在海南海口居住了10多年,近些年來,父母的年齡大了,有了落葉歸根的想法,便在老家蓋了新房子。”周經鳴説,儘管家裏已經快20年沒有舉辦酒席,但是考慮到不能給親朋增加人情負擔,也響應縣裏“不辦‘無事酒’”的倡議,就一直沒有舉辦喬遷宴。

  周經鳴稱,今年春節,在父母的強烈要求下,他們兄弟二人只邀請了親戚參加,並反復告知親屬“超過500元的禮金,一律不收”。最終,喬遷宴辦了6桌,收到禮金2.6萬元,而這些禮金又被他們以“首次到新家來”為由,以紅包的形式退給了親戚們。(記者 黃仕強)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