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記錄瞬間,成為歷史。
從2019年開始,我們開設了“我在現場”欄目,以新華社記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貴採訪經歷為內容,講述他們在重大新聞事件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想。
2023年,有14位初入新聞行業的大學畢業生從北京編輯部來到全國各地分社鍛煉、實踐,在新聞一線踐行“四力”,褲腳沾滿泥土,雙手觸摸大地,向前輩們學習着去凝固新聞的瞬間,去記錄歷史。
從2024年1月31日起,“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這14位攝影新人在2023年的攝影報道和照片背後的故事。希望他們的作品和講述,能帶給您一種年輕且蓬勃向上的力量。
不如就從飛機落地雲南的那一刻説起。
2023年初,帶着對彩雲之南那片土地的嚮往和期待,來到中國的西南邊陲,開啟在雲南分社為期一年逐影追光的日子。
降落在長水機場時,初春傍晚的昆明還留有一絲涼意,原本激動的我忽然有些惶恐:即將要在這個陌生的高原地區開啟鍛煉生活,該如何用鏡頭語言傳遞當下的情感與思考?
2023悄然而逝。這一年,在新聞攝影記者的路上,我跟隨前輩的腳步,奔赴一個個鮮活的現場,定格一幀幀值得收集的時光,捕捉一幕幕令人動容的故事。如今,翻看一張張照片,是數萬次快門,串成了這本獨屬於我與雲南的故事集——人物、動物、一草一木,滿是不捨。
茫茫人海 感知愛與夢想
滇池就在分社附近,臨近世界水日,採訪滇池巾幗打撈隊成為我正式接到的第一個採訪任務。
在採訪前,翻閱稿庫,了解到打撈隊已成立三十余載,便蒐集了多年前的歷史照片。當時滇池的水質呈現深湖綠色,水面漂浮着大量水草和藻類,與我想象中略有差異。
2023年3月20日,巾幗打撈隊一名隊員搖槳前往打撈區域。
次日一早,我便與同事登上了打撈隊的小鐵皮船,跟隨打撈隊員進行打撈作業。當我進入滇池水面,發現與資料照片相比,滇池水質肉眼可見的清澈,隊員們也大多是對湖邊的乾枯水草進行打撈,湖水在藍天的映襯下分外透亮。
此時正值紅嘴鷗在昆明過冬的尾聲,成群的紅嘴鷗在滇池上起舞,我在鐵皮船上舉起相機,選好構圖,準備記錄這一刻。此時,一名打撈隊員划船從右側蘆葦蕩中“溜”進我的取景框裏,專心打撈水草,我快速拉遠焦距,按下快門,定格這一瞬間。一抬眼,小船又消失在高高的蘆葦蕩中,紅嘴鷗也飛遠了。
2023年3月20日,巾幗打撈隊一名隊員在滇池草海水域進行打撈作業。
臨近中午,一隻只小鐵皮船裝滿了打撈的水草,停靠在蘆葦邊。打撈隊的“嬢嬢”們拿出自帶的水和食物,短暫休憩。“自己從小就住在滇池邊,現在退休了,主動加入打撈隊,就是為了讓家鄉的滇池水更加清澈。”嬢嬢笑着告訴我。
自發參與的打撈隊嬢嬢讓滇池這顆高原明珠更加閃亮。那燦爛的笑容、清澈的滇池水與成群的紅嘴鷗,構成我對雲南的第一印象,自然純粹,凈化心靈。
2023年3月20日,巾幗打撈隊在打撈工作完畢後,部分隊員合影留念。
在西雙版納的邊境小城動臘縣動伴鎮納卡村,是中老鐵路列車員依波逢的外公外婆家。在這裡,我親身感受到了採訪中情感的力量。
這是2023年7月16日在昆明南站拍攝的依波逢。
依波逢(右)在D887次列車上為旅客倒水(2023年7月16日攝)。
“我的外婆,她70多歲了,從沒離開過家鄉,連火車都沒有坐過。我的夢想就是讓外婆坐上我值乘的列車,帶她出去看看。”依波逢鼻子一酸,轉過身去,生怕外婆看到她的樣子。再回頭,眼眶微紅,眼裏充盈着兩團淚水,用微笑來用力掩藏着複雜的情緒。看她情感激蕩,我也忍不住喉間一哽。
這是我第一次在採訪中産生難以遏制的共情,是真真切切的溫暖與愛。讓我更加堅信,相機捕捉到的不僅是圖像,更是情感與靈魂。回憶起來,那酸澀的感覺仍停留在喉間。
依波逢的外婆在指導依波逢織布(2023年7月16日攝)。
依波逢和外公外婆在家中合影留念(2023年7月16日攝)。
依波逢是老撾語專業畢業,從小就希望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今,中老鐵路通車,連起了她的故鄉和遠方,回家的路更近了,家裏的水果和手工藝品也可以賣到更遠的地方。
驅車離開納卡村時,我翻看著相機,希望她的外婆早日坐上她值乘的列車,出去看看,圓她和外婆的夢。幾個月後,看到她在社交&&曬出的照片,是一家人在昆明的合影,陽光明媚,笑容燦爛。
依波逢的家人們在外婆家門口送別依波逢(2023年7月16日攝)。
怒江,壯麗而靈秀之地;峽谷,帶着幽深的神秘氣息;翼裝飛行,是人類對飛行夢想的追求。三者相遇,似乎有些武俠小説的味道。
此次翼裝飛行表演的軌跡是從距地面3000米高度的直升機起跳,在六庫打鷹山上方的兩山巒間穿過,降落於怒江西岸江心月牙灣。由於降落點位於未開放區域,試飛當天,我提前乘坐衝鋒舟到達小島進行踩點。洶湧澎湃的江水衝擊着石岸,從上游氣勢磅礡地奔涌而來,在登上衝鋒舟的那一刻,我不由得感嘆,“怒江”之名,確實名不虛傳。
這是2023年12月19日在怒江西岸江心月牙灣拍攝的衝鋒舟。
試飛拍攝時發現,由於江心島面積較小,且降落&的靶心架高於小島之上,雖然近距離能更好地捕捉到運動員的神情,卻無法以更高的視角拍攝到即將降落在靶心的瞬間。於是,次日正式錶演時,我選擇在怒江岸邊進行遠距離拍攝。
2023年12月20日,來自法國的翼裝飛行運動員塞德里克·諾埃爾在飛行表演中開傘飛過打鷹山。
2023年12月20日,來自中國的翼裝飛行運動員盛廣強在飛行表演中即將降落在怒江西岸江心月牙灣。
“低空翼裝,當你接到風的那一刻是最自由的。”翼裝飛行運動員楊晟在採訪中激動地講道,“首先是起跳,然後自由落體,使風灌到翼裝裏,接着翼裝會膨脹變大。由於衣服是根據空氣動力學設計的,充氣之後,會産生升力,往前滑行。”從他閃爍的眼神裏,我看到了熱血青年對挑戰極限和飛行夢想的追求。
山野尋蹤 聆聽自然物語
“前方野象出沒,注意安全”——驅車前往普洱市江城縣曼克老村的路上,接連看到這樣的路標。
7月,正值盛夏,山林裏瀰漫着溫熱的氣息。有幸跟隨“國道之行 從雪山奔向大海”報道組,穿行在219國道上,在普洱市江城縣記錄野象生活的蹤跡。
刁發興(中)和隊友在通過手機中的“亞洲象預警”APP查看野象蹤跡(2023年7月19日攝)。
午後,驅車經過一大片莊稼地,偶遇一隻野象在田地中美餐,確保拍攝安全距離後,停車一探究竟。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幾百米)見到野生亞洲象,野象在放鬆狀態下行動較為緩慢,它沿着稻田,悠閒地大口大口品嘗着水稻,有時用鼻子吸取稻田中的水灑在身上,有時像躲貓貓,半個身子藏在玉米稈後,換一種口味,品嘗玉米葉的香甜。
在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一頭亞洲象在稻田中覓食(2023年7月19日攝)。
“萬物皆有靈”。這一刻,野象仿佛是這裡的主人,我們是到訪的客人,生怕驚擾到它們。野生動物的魅力在於生命自由隨性的靈動狀態,那些在鏡頭下不可預見的瞬間,令人欣喜、驚奇。
天色漸暗,夜色籠罩着曼克老村,伴着瓢潑大雨回到村中的招待所。打開電腦準備製作稿件時,忽然覺得,這真是難忘又浪漫的經歷,我們在普洱的深山裏追尋着野象的蹤跡,只為捕捉到真實而生動的瞬間,將深山裏生命的話語傳遞。
在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一群亞洲象在稻田中覓食(2023年7月19日攝)。
2023年5月底,正值箭環蝶集中羽化期,形成一年一度罕見的蝴蝶大爆發生態奇觀。我來到紅河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馬鞍底鄉的中國·紅河蝴蝶谷,追尋箭環蝶的蹤影。
這是在中國·紅河蝴蝶谷拍攝的箭環蝶(2023年5月24日攝)。
這次採訪對第一次拍攝昆蟲的我來説有些挑戰。
首先,箭環蝶在停留狀態下,翅膀處於閉合狀態,高明度的黃色藏在裏面,裸露在外的保護色與枯葉顏色相近,光線較暗時,不易發現;其次,若在尋找拍攝點位時距離過近,便會驚嚇到它們,集體飛走,錯過最佳拍攝節點;再次,飛舞的箭環蝶較難控制拍攝方向、光線與畫面構圖,很難進行抓拍。進行多次嘗試之後,我決定先尋找大片聚集的箭環蝶,觀察它們的飛行軌跡與停留時長,一邊等待箭環蝶聚集量增多,同時尋找適宜的光線與角度,確定構圖,固定好機位,待它們起舞時進行高速連拍。
這是在中國·紅河蝴蝶谷拍攝的箭環蝶(2023年5月24日攝)。
這是在中國·紅河蝴蝶谷拍攝的箭環蝶(2023年5月24日攝)。
太陽落山,翩躚起舞的箭環蝶也鑽進林中休息了。“對於目標較小又高速運動的山野之物,要耐心觀察、伺機而動,多練多拍,方能心領神會。”這是大自然告訴我的“拍攝技巧”。
鮮花綻放 點亮春城花都
“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藍花楹、鮮花餅、永生花、出口鮮花、航天育種……被稱為“植物王國”的雲南,四季皆美景,從未缺少鮮花的色彩。
這是在雲天化晉寧花卉産業現代化示範園內,花農剛剛採摘下來的鮮花(2023年7月12日攝)。
“採摘、修枝、包裝、入庫、裝箱、運輸……”一朵鮮花想從雲南的花田漂洋過海去往日本的花店,要經歷一條漫長的旅途。想更完整清晰地表達出這條時間線,在採訪前計劃以每個步驟的照片為基礎,穿插關鍵環節的人物肖像,再後期製作成長圖表,這就要求對每個環節的觀察更加細緻用心。
雲南省開遠市的花農採摘鮮花(2023年3月22日攝)。
雲南省開遠市鮮花基地內的工作人員準備將包裝好的鮮花運送到倉庫(2023年3月22日攝)。
花農的動作很麻利:挑選適宜的鮮花,用腳穩住枝幹根部、拔起、放進懷裏,沿着小路前進並重復着動作。同時,想要看到花農的表情,大多要用較低的視角進行拍攝。蹲下、站起來,前前後後,我背起兩台相機,穿行在狹窄的花田中,記錄着採摘、修枝、包裝、搬運等環節。由於出口的鮮花要進行低溫保鮮,便跟隨工作人員進入冷庫進行拍攝。一走進冷庫,在大棚積攢的全身熱氣瞬間被冷氣入侵,來了個透心涼。我心想:就是要用這些特殊的感官體驗,串起一個個難忘的採訪瞬間吧!
在雲天化晉寧花卉産業現代化示範園內,花農們將預冷處理後的鮮花放入自動分揀流水線(2023年7月12日攝)。
雲南大地像一幅畫卷,有着層次豐富的構圖、絢麗多彩的配色、生動曲折的情節。它包羅萬象,傳遞着萬物生長的節律,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疊加出全新的圖層。
這一年,我舉起相機,行走在這巨幅畫卷之上。在村口走近七旬老人的愛心流動書攤;在城市街道記錄昆明百年變遷;在賽道旁感受馬拉松運動員揮灑汗水;在産科收集新手媽媽與護士的故事;在潑水節接受傣族人民潑灑的祝福;在辣椒節沉浸在火熱的節日氛圍裏;在雪山下定格雙子座流星雨;在老年大學記錄別樣的歲月年華;在邊境小學跟拍鄉村教師的一天……在山間、在農田、在雨林、在花海、在村寨、在邊境,向外探索尋找,向內思考對話。
2023年4月19日,小朋友在雲南省彌渡縣彌城鎮紅星村的愛心流動書攤閱讀。
拼版照片:上圖為清末時期的昆明金馬坊(資料圖片 殷曉俊提供);下圖為在昆明市金碧路上拍攝的金馬坊(2023年6月13日攝)。
2023年7月11日,越野摩托車手在比賽中。當日,2023雲南“鄭和”杯越野摩託大獎賽在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大河尾村開賽。
2023年10月22日,埃塞俄比亞選手阿貝貝·阿迪蘇·貝克勒在比賽中衝刺。他以1小時5分21秒的成績獲得男子半程馬拉松冠軍。
2023年11月10日,游客在丘北辣椒節上品嘗美食。
2023年11月17日,演員在2023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浙江展區表演。當日,2023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在雲南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2023年12月15日凌晨在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雙子天文莊園拍攝的雙子座流星雨。
2023年初來到昆明,恰逢已過暖冬的紅嘴鷗準備向北遷徙。當冬日再見紅嘴鷗前來春城避寒,也即將説再見。
循環往復、四季更迭,見過了一些人,走過了一些路,那些一幀幀用鏡頭收集的美麗、熱烈又質樸的雲南,將藏在我年輕又炙熱的心底,化為我的勇氣,伴我繼續前行。
掃描下圖中的二維碼,觀看崔文2023年的其他報道:
策劃:蘭紅光
統籌:魚瀾、費茂華、周大慶、劉金海
記者:崔文
編輯:侯俊、方欣、尹棟遜、呂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