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2月9日電 題:起飛,家的方向
新華社記者王聿昊
早上9點多,一二三航空機長張國亮來到浦東機場,為當天的飛行任務做準備。2個小時後,他和組員一同駕駛ARJ21-700型國産飛機,護送89名旅客前往揭陽。
飛行38年,張國亮幾乎年年春節都在外執行飛行任務。春節臨近,看著艙單上日漸增多的乘機人數,張國亮覺得這份堅守十分值得。
“6日這天又是航班滿員,節前旅客行李很多,大家引導座位和碼放行李都要快一些,控制好時間。”在航前會上,乘務長浦曉鶯向組員細心叮囑着。
11時18分,MU9007航班旅客開始登機。“媽媽,飛機!”順着小朋友手指的方向,很多旅客拍下了眼前的這架飛機,有的給家人發了語音消息,有的則匆匆拿起行李走上舷梯。
上海浦東機場停機坪,一二三航空MU9007航班旅客正在登機。新華社記者 王聿昊 攝
機艙裏,乘務員們正想方設法將旅客們的大小行李、各地年貨放進行李箱。“拉桿箱放左側行李架、小包放右側行李架、松散物品放座椅前口袋裏”,按照浦曉鶯教的行李管控方法,乘務員們不到十分鐘就碼好行李,關上行李箱,開始起飛前的安全檢查。
11時45分,飛機開始滑行,浦曉鶯對乘客説出了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廣播詞,“歡迎乘坐ARJ21-700型國産飛機,我們為中國力量展翅高飛而自豪。”
聽到這句話,一位乘客找到了座椅口袋裏的安全須知卡,將手機攝像頭對準了卡片上的“ARJ21-700”字樣,將這次飛行經歷打卡收藏。
手機調至飛行模式,鄰座旅客黃嘉豪扯開了話頭。“這個國産機型我坐過很多次,發動機在機尾,前面很安靜。”
黃嘉豪老家潮州,在上海工作的他,每隔幾個月就會回家看看。雖然飛機抵達揭陽後還要換乘一段巴士,但每次回家坐飛機都是他的首選。“這條航線每天有很多個航班,非常方便。”
浦曉鶯和組員正在為旅客碼放行李。新華社記者 王聿昊 攝
以ARJ21為代表的支線客機,如今已成為我國支線航空的中堅力量。
作為國家首型自主設計並製造的渦扇支線客機,ARJ21自2016年投入商業運營以來,已在400余條國內外航線亮相,運送旅客超過1000萬人次。
“幾乎每天都有旅客專程打卡我們的ARJ21飛機,有人跟着飛機當天往返,只是為了體驗國産飛機。”張國亮時常收到來自飛行愛好者的飛行日誌本,在幫他們填寫飛行日誌時,他總會寫上一句“祝國産飛機越飛越好,願中國製造越來越強”。
隨着航線網絡的完善和運力的提升,高效便捷的民航讓“才思念,已相見”成為可能,也在春節期間為不少旅客提供了回家的“保底”選項。
陳女士就是在起飛前一天才買的機票,“家裏人都在等我回家,但到昨天也沒買到火車票,機票貴點就貴點,春節總要回家。”
很快,飛機到達海拔9800米的巡航高度。雪菜毛豆配廣式臘腸炒飯,一份兼具上海和廣東特色的餐食,被送到每位旅客手中。飛機上的小朋友也停止了哭鬧,專心享用午餐。
14時許,飛機穿破薄霧,平穩降落在揭陽潮汕機場。浦曉鶯用輕聲的問候喚醒了熟睡的旅客,“我們已經平安抵達揭陽”。
航班落地後,機組成員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王聿昊 攝
在一聲聲“新年快樂”“感謝支持國産客機”中,旅客們帶着大小行李走出客艙。嶺南溫暖的風撲面而來,黃嘉豪撥通了家人的電話,“媽我落地了,馬上到家”。
一個小時後,黃嘉豪和家人團聚。機組人員則跟隨這架飛機,繼續飛往武漢和南昌。
春運期間,浦曉鶯等乘務人員全員上崗,每天執飛多個航班。每次起飛都是旅客家的方向,卻鮮有陪伴自己家人的時光。
航班起落、日月更迭,總有人堅守崗位、用心服務,守護通往千家萬戶的團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