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2月7日電(記者郭方達)從辦公樓的落地窗向外看,天津江天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健能一眼望到京濱城際鐵路北辰站。
“北辰站離我們直線距離不到一公里,周邊還有幾條高速環繞。”張健説,京津冀便捷的交通網已經成為他“同城生活”的主要依託。
張健所在的江天數據,是一家成立於2019年的數據服務企業。走在江天數據新投用的數據中心裏,運行着的機房裏傳出輕微的嗡鳴聲,監控屏幕上躍動着各個服務器的實時監測情況。“企業如今可以輻射京津冀乃至更大區域的客戶。”張健説。
一段時間以來,北京河北前來探訪洽談的客戶絡繹不絕。春節將近,張健也幾乎每日都要在京津冀三地之間穿梭,三地交通網的便利,他頗有感觸。
午休的時候還在北京分公司就餐,下午就能準點返回天津開會,像這樣的工作模式,張健已經持續了幾年。“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的形成,也讓張健及許多同事把城際鐵路坐成了“公交車”。
張健(左一)在向客戶介紹公司情況。新華社發
近年來,“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區域內多節點、網絡狀的交通運輸結構進一步完善。截至2023年11月底,京津冀鐵路營業里程已逾1.1萬公里。
交通的協同打造了張健的“同城生活”,生態的合作則間接助力了企業的“數字變身”。
江天數據前身為歷史悠久的天津民營企業——天津市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曾開創性地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冶金和重機兩個行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治理成為三地共治的主要議題之一。為此,天津提出了破解“鋼鐵圍城”的任務目標,“散亂污”企業也成為治理的重點。
在張健等企業負責人的共同決定下,江天重工整體退出鋼鐵行業。結合企業自有的資源稟賦與運營經驗,江天數據將發展準心瞄向了數字産業。“過去冶金能耗高,所以我們有自建的變電站和較強的電路擴容能力。加上天津網絡質量高、與北京時延小,為我們建設數據中心提供了基礎。”張健説。
2020年底,企業設備的風機水管路完成拆除,不再具備復産能力,江天正式退出鋼鐵冶金行業,整體轉向數據中心建設。
圖為江天數據新投用的數據中心大樓外景。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這些年來,京津冀地區數字産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了龐大的算力需求,數據業務市場容量持續增加。
在天津市北辰區,江天數據共規劃了260畝的數據中心産業園——“環京大數據産業天津基地”,將分期建設8棟綠色節能的巨型數據中心,可部署多達4萬台標準機櫃。
如今的江天數據,更是將綠色智能嵌入了企業發展的基因。通過智能化設計以及預製工廠結構,縮短廠房建設周期五十天;全棟樓宇採用間接蒸發冷卻技術,每年可節電5500萬度、節水30萬噸……
“數字産業的前景令人期待。”張健説。
策劃:丁錫國
監製:吳黎明
統籌:於衛亞、邵香雲、曹曉軒
終審:安濤
記者:郭方達
海報:方金洋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天津分社
天津市委網信辦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