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冬天是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的旅游淡季,但養駱駝的趙文龍最近卻忙得很。
趙文龍今年42歲,是甘肅省敦煌市月牙泉村的駝戶。村裏274戶人家有八成都在養駱駝。他們的駱駝會輪流到景區向游客提供騎乘服務。騎駱駝是游客來鳴沙山必“打卡”項目之一。
夏季游客多的時候,駝戶一般雇人牽駝。景區裏規劃了專門的騎乘路線,還設立了具有駱駝圖案的紅綠燈。2023年五一假期,鳴沙山就因“堵駱駝”火上熱搜。
2023年10月2日在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拍攝的交通信號燈“駱駝綠燈”。新華社發(張曉亮 攝)
景區運營公司副總經理王有霞説,2023年景區游客接待量達370多萬人次,其中有42%的人選擇“騎駱駝”這一旅游項目。自2023年12月以來,游客數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22.6%。
游客增多,給駝戶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可是上世紀90年代,村裏養駱駝的農戶很少。月牙泉村黨總支書記秦作濤説,那時村裏養駱駝主要用於耕種。可村子緊挨着沙漠,一來沙塵暴就把麥子埋了,收成不好,村民收入不高。
隨着旅游業的發展,月牙泉村的地理位置變成了優勢,背靠景區的駝運生意逐漸發展成為村裏的支柱産業。
為了提升服務水平,景區與周邊村子共同擬定了駝運管理辦法,並不斷更新完善,對從業人員和服務標準提出細緻要求。
秦作濤説,為了公平,村裏通過民主決策確定了駝號牌照的分配辦法,每戶兩個駝號,有特殊情況的可以轉包。有駝號的駱駝,才能依次進入景區提供服務。今年一個駝號的年承包費用為3.8萬元,大概可以帶來10萬元的毛收入。
1月24日,游客在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騎乘駱駝。新華社記者賈釗 攝
景區對駝戶和牽駝人員進行培訓,把管理辦法的要點編成順口溜,還發放小冊子教大家學簡單的英語會話。
傍晚時分,駝隊收工,駝戶騎着電動自行車或三輪車,領着一隊隊駱駝回家。
杏樹環繞的駝舍裏,趙文龍從飼草堆掏出幾把苜蓿,引得駱駝們爭相湊過來品嘗。
這些駱駝外觀看起來差不多,但趙文龍卻熟知它們的脾氣個性,因為這些“寶貝”是他手把手訓練出來的。
作為村裏的養駝大戶,他除了自家的2個駝號,還承包了別人家的5個號,總共養了21峰駱駝。
他還總結出了自己的馴駝方法。比如平時就要讓駱駝熟悉游客可能穿着的鮮艷衣服,比如漢服、絲巾,在駝舍裏挂上條幅,讓它們知道這些不會造成威脅。
“只有駱駝安全了,游客才能安全。”趙文龍説。
他還計劃着要提升服務、打造特色,滿足游客更多個性化的需求。因為有游客會特意選擇漂亮的駱駝拍照,於是他購入了兩峰相對少見的白駱駝和花駱駝,相信它們一定會成為景區的新晉“網紅”。
1月24日,敦煌市月牙泉村駝戶趙文龍在駝舍查看駱駝情況。新華社記者賈釗 攝
駝峰上的生意越做越紅火,也越來越規範,這讓當地村民嘗到了甜頭。再加上經營民宿、種植李廣杏帶來的收入,村裏人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覺得月牙泉村這個地方窮的人,現在卻很羨慕。”秦作濤笑着説。(記者賈釗、袁全、何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