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留文脈、促發展並進 上海以城市更新推進高質量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1/28 00:46:41
來源:新華社

惠民生、留文脈、促發展並進 上海以城市更新推進高質量發展

字體:

  曾經是産業工人翹首以盼的“新居”,如今更新成為人氣高漲的全齡友好“15分鐘社區生活圈”。修舊如舊的建築肌理,讓來訪者不知不覺步入上海的城市記憶中。曾在上海市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228街坊生活了30餘年的王莉敏感到無比驚喜:“沒想到自己的家能被完整保留下來,還在步行可達的範圍內增加了這麼多公共設施。”

  城市更新一頭連着民生,一頭連着發展。剛剛閉幕的上海兩會釋放出明確信號:上海將以更大力度推進城市更新,2024年將完成12萬平方米零星舊改、31萬平方米不成套舊住房改造,再啟動1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同時,上海將持續推動一批老舊工業區、商業商務區、風貌保護區更新改造,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

  率先進入城市建設存量更新階段的上海市,正通過城市更新讓更多的老廠房、老舊小區、老建築成為“生活秀帶”,讓一處處見證近代歷史的老房子更勝往昔,在不斷傳承城市文脈的基礎上,為老百姓創造更高品質的生活,激活區域發展新動能,奮力譜寫人民城市建設新篇章。

  創造高品質生活

  長白新村街道228街坊,是上海20世紀50年代興建的第一批“兩萬戶”工人住宅之一。磚紅色的窗欞、復古的門框、素墻紅瓦的建築錯落有致……走進更新後的長白228街坊,可以深刻感受到上海城市生活的變遷。

  2024年1月19日拍攝的上海市楊浦區長白228街坊&&口。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年逾6旬的市民居春英難離“故土”。“舊房改造之後我搬到周邊住上了寬敞明亮的電梯房,新居的條件很好,但對原來住的長白228街坊還是依依不捨,每天我都到那裏兜一圈。”

  老街坊更新後,最讓居民們獲得感“爆棚”的是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大幅提升。如今,環繞長白228街坊,一個“15分鐘社區生活圈”被成功構建:智慧型凈菜超市、特色餐飲美食、文化藝術培訓、休閒健身運動、長租公寓、中心綠地廣場和社區配套服務等多重業態集聚於此。

  2024年1月19日拍攝的上海市楊浦區長白228街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記者看到,街坊中心的綠地向不同年齡段的人們敞開懷抱——兒童在草坪上奔跑;青年人玩飛盤、互相拍照;老年人坐在草坪邊的椅子上談天説地。以這一公共綠地空間為載體,設計團隊還增加了露天電影、戶外兒童足球場、景觀廊架、中心舞&等功能。

  2023年初,長白新村街道向周邊社區居民發放了1300份調查問卷聽取建議。多數居民要求在保留“鄉愁”的同時,配建社區食堂、超市、公共綠地等。長白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孫輝&&,更新方案採納了居民建議,對長白228街坊12幢老房子“徵而不拆、保留記憶、留住鄉愁”,同時將物理空間的改造和公共服務的植入有機結合起來。最終,長白228街坊得以在重現風貌的同時重塑功能,成為一個既留存歷史與記憶、傳承勞模光榮與夢想,又引領現代生活的新社區。

  2024年1月19日拍攝的上海市楊浦區長白228街坊內的商業購物中心。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類似長白228街坊改造這樣的城市更新案例,在上海還有很多:被稱為“海上第一名園”的舊式石庫門里弄張園,讓1100多戶居民喜遷新居後,正打造留住城市記憶的歷史風貌街區;上海市虹口區的“今潮8弄”,將一方包含8條里弄、60余幢石庫門和優秀歷史建築的區域更新後,褪去了老弄堂“72家房客”式的跼踀臟亂,實現了歷史風貌保護、城市功能完善和環境品質提升的有機結合……

  在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的“今潮8弄”,人們在龍年燈光藝術裝置點綴的弄堂中拍照(2024年1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張玉鑫&&,在城市更新中,上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化美好生活營造,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激活區域發展新動能

  上海中心城區規模最大的城中村——紅旗村,已更新為帶動滬西北發展的引擎地區。

  曾經的紅旗村以低端産業為主,集聚207間冷庫、90家印刷廠、1000多家經營商戶,土地使用效率不高,資源浪費嚴重。

  城市更新,讓滬西北這片破敗不堪的城市“邊角料”,成為上海數字化轉型示範區“海納小鎮”的核心區,360、京東、阿里等互聯網頭部企業在此“相會”,未來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將入駐這裡的數字科創産業集聚區。“海納小鎮”與杭州“雲棲小鎮”、無錫“雪浪小鎮”已形成“三地三鎮聯動機制”,共同推動數字産業聚集,構建長三角數字經濟産業生態。

  適應現代都市發展要求,重塑城市形象和功能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涵。如今,上海正大力實施區域更新改造,推動高質量發展。

  舊廠房的鋼結構依託光影,幻化成鐵軌的記憶符號;工業遺留的油罐桶換上新衣,成為訪客打卡的地標景觀……一座座保留着歷史風貌的樓宇成為應用新科技、孵化新産品、培育新業態的産業新空間。

  位於上海閔行的龍湖藍海引擎淡水河畔科創園,自2021年更新開園以來,從舊日雜亂無序的村辦工業園廠房,變身為蓬勃發展的科創企業孵化器,吸引了智能製造、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領域多家科創企業入駐。2022年園區貢獻稅收額達到3000萬元,2023年突破5000萬元。

  “園區風格和我們企業的定位非常匹配。”峰雲智造(上海)科技有限公司CEO謝春雷&&,廠房的設計適合産學研項目入駐,讓企業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施工、研發、生産。

  梅隴華鑫天地、雲芯科創中心、東方明珠創智中心……不少上海城市更新項目成為産業升級的重要抓手。上海東方明珠房地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藝偉認為,城市更新要實現政府、産業和社區的聯動發展,融入激活區域發展潛能和産業轉型升級中去,在細微之處見功底。

  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之路

  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完善政策體系,實現居民生活改善、歷史文脈傳承和産業提升的協同共進,進而煥發城市新活力?

  ——打造協同&&,着力實現長期綜合平衡

  作為全市統一的功能性&&,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負責具體推進城市更新工作。多個政府有關部門協同作戰、各司其職,保障城市更新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市民走向上海市普陀區真如環宇城MAX購物中心(2024年1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可在全市做統籌,通過捆綁地塊、優化規劃等方式實現項目的盈虧平衡。城市更新中心的成立有利於整體規劃,推進區域開發,加速資金周轉。

  ——探索開展“三師聯創”模式

  如今,上海正探索建立責任規劃師、責任建築師、責任評估師“三師聯創”機制,系統謀劃,集成創新,分工明確。

  上海市已選取外灘第二立面、老城廂地區、徐匯衡復地區、靜安石門二路地區等10個城市更新單元開展“三師聯創”試點工作,創新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模式。

  1月27日,人們走在位於上海市靜安區的張園。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張玉鑫説,傳統城市更新項目一般聚焦於項目地塊本身,在與周邊區域功能、公共空間聯動等方面考慮有限,對區域層面的整體性和系統性謀劃較弱。“三師聯創”機制通過多專業技術團隊集成創新,有助於實現資源、資信、資産、資金貫通,推動實現城市更新的綜合成本平衡、區域發展平衡、近遠銜接平衡。

  ——加強統籌形成合力,建立長效機制

  記者獲悉,上海將鼓勵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參與城市更新,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努力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更新之路。

  目前,上海市正大力推進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城市更新行動,積極推動成立上海城市更新開拓者聯盟,已得到多個行業領域100余家企業機構的積極響應。

  此外,上海市還將充分發揮專家智慧,積極推進城市更新專家委員會組建工作,明確來自規劃、房屋、土地、産業、交通、生態環境、文史、社會和法律等12個專業領域的40名專家在城市更新創新模式全過程、各環節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城市更新格局。

  文字記者:王永前、楊金志、鄭鈞天、陳傑、方喆

  視頻記者:陳傑、方喆、戚新源(實習)

  海報設計:孫瑤

  編輯:周文林、戚文娟、侯幫興、郭潔宇

  統籌:方思賢、曹江濤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