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界溝鎮——塘邊河沿地 變成致富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1/19 07:55:03
來源:人民日報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界溝鎮——塘邊河沿地 變成致富田

字體:

  一大早,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一鳴中藥材有限公司的紫蘇生産基地內,界溝鎮界溝村脫貧戶屠艷梅就開始忙活起來了。

  “4畝多地,通過村裏的合作社流轉給基地,每年流轉費3000多元,每季度分紅二三百元,在基地打工的工資每月兩三千元。”屠艷梅笑着算起了收入賬。

  然而,就在幾年前,農戶們還不太敢流轉土地、進廠務工。怕啥?一是土地流轉給別人了,心裏不踏實;二是怕工資沒保障。

  “針對村民的顧慮,各村黨組織努力探索新機制。”界溝村黨支部書記韓明光介紹,村裏的合作社與農戶“綁定”,統一流轉土地、組織務工、指導生産;再與有實力的企業“綁定”,協助其收購、生産農産品。

  “有了合作社,村民對務工收入心裏有底,企業對藥材品質放心。”一鳴中藥材有限公司負責人羅偉説,基地建成4年來,流轉土地面積、紫蘇産量年均增加約三成,用工量也隨之增加。

  2019年以來,界溝鎮種下40多種中藥材,規模化經營土地面積成倍增長,全鎮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村民就業達1.6萬餘人。

  走在界溝鎮,不少地塊黃綠相間。原來,這些地塊採用“小麥—紫蘇”套種的模式。“2023年,經實測,套種地塊的小麥沒有減産,紫蘇長勢也很好。”羅偉遞來杯紫蘇茶,顏色金黃,口味清爽,“一塊地上收糧又收藥,畝産值增加了不少。”

  新模式的推廣,離不開科技特派員服務團的支持。“套種讓小麥通風透光,麥粒更大。”河南農業大學教授、服務團團長李連珍介紹,2022年開始,團隊在界溝鎮完善推廣了一系列糧藥間作、套種、輪作的新模式。

  如今,塘邊河沿地,變成了片片致富田。不少村民在房前屋後、林下荒地也種起了中藥。每到春季,包河岸邊的10公里灘塗種滿藥材、連成花海,粉芍藥、白牡丹等競相爭艷,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拍照。

  “有免費種子、有技術指導、有訂單價保底,很多之前不敢種的村民也開始嘗試了。”兩年前參與的一場農技培訓會,讓界溝村村民呂帥下定決心在院子裏種紫蘇,“播種管收每個環節,都有合作社技術員及時指導,村裏每季度還有好幾場農技培訓會。種什麼,咋用肥,打個電話就能問明白。”呂帥説。

  “我們創新研製生産了中草藥茶、中草藥掛麵等新産品。”國政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國政介紹,由於前景廣闊,今年該合作社在包河兩岸灘地上增種了300多畝中草藥。

  “全鎮糧藥發展兩不誤、互促進,實現藥糧雙優。”界溝鎮黨委書記許諾介紹,2023年,全鎮糧食産量同比增加6%,中藥材産值同比增加20%以上。(記者 張藝開 鄒翔)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