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鍋翻炒至金黃的榛子,配上一口濃郁的東北口音,上午9點於彪準時開始直播:“老鐵們,這是咱們遼寧鐵嶺正宗的東北大榛子,小薄皮、大滿瓤,現炒現發。”
於彪是一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2012年回到家鄉遼寧省鐵嶺市開原市後,秋天干農活,冬天就賣山貨。榛子、蘑菇、小鹹菜等家鄉好物,都是他鏡頭裏的寶貝。一場場直播,讓他將家鄉特産賣到全國各地,年銷售額達千萬元,帶動百餘名村民增收。
走進鐵嶺市,在寒冷的天氣裏依然感受到“村播”的熱情。手機一架,農家院變直播間,“貓冬”也變“忙冬”,一位位農民成為主播,將家鄉的好物賣向全國。
來到開原市塔子溝村,徐振清的院裏曬着榛子,屋裏瀰漫着炒榛子的清香。種了半輩子榛子樹的徐振清,今年趕上了新潮流,在家裏建起直播室,聘請專人幫忙直播帶貨,一天能賣出榛子300多單。“自家的榛子‘上了網’,價錢好,賣得也快。”徐振清説。
直播間內,主播正在對鐵嶺榛子進行介紹。(鐵嶺市委宣傳部供圖)
張玉峰是鐵嶺市海峰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過去合作社生産的玉米、小麥、麵條主要銷往省內。如今,張玉峰在辦公室裏搭起直播間,推銷起了玉米碴、雜糧等土特産,把家鄉味賣向全國。
電商直播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在鐵嶺縣,網紅小鎮引入了11家物流企業,主播上午賣貨,下午産品就能發往各地;西豐縣借助電商基地,孵化了50余名專職主播,其中不少是“寶媽”;開原市通過舉辦年貨節、電商培訓,培育優質的電商企業,讓更多鄉貨變“香貨”。
秋收時節,趙家琦在直播介紹地瓜。(受訪者供圖)
2021年,大學畢業後的趙家琦回到了鐵嶺縣木廠村,與父親一起種地。每天天不亮,趙家琦就奔走在田間,一邊幹農活,一邊錄製視頻,記錄家鄉的風土人情。等到秋收,趙家琦就在田埂上開直播,輕鬆活躍的風格獲得了許多網友的喜愛。
如今,25歲的趙家琦成了村裏的“流量擔當”,不僅每年通過直播賣出地瓜30余萬斤,還辦起了“趙鐵蛋地瓜節”,要把家鄉的小地瓜做成大品牌。“原來是幫家裏賣地瓜,現在是幫全村賣。我還要一點點摸索,和大夥兒一起闖出致富的新路子。”趙家琦説。(記者武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