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 22 08:58:46
來源:新華網

杜甫草堂歲修讓“茅屋不再為寒風所破”

字體:

  新華社成都12月21日電(記者童芳、薛晨)“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代詩人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讓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成為知名文化勝地。21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正對“茅屋故居”進行大規模維修。

  這是12月21日拍攝的正在翻新中的成都杜甫草堂茅屋故居。新華社記者 薛晨 攝

  提起詩聖杜甫時,人們一定能想起成都的杜甫草堂。一千多年前,安史之亂爆發後四年,杜甫歷經顛沛流離後來到成都,在浣花溪畔營建了杜甫草堂。在此居住的這段時間,是杜甫一生中較為安定和舒適的時期,創作兩百多首詩歌。

  如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中的茅屋建於1997年,雖已非茅屋原貌,但其本身和周邊環境皆按照杜甫詩歌裏記載的樣子復原,是博物館的核心景點。

  茅屋是傳統川西民居的模樣,書房朝西,與“窗含西嶺千秋雪”相符;一棵有着200多年樹齡的楠木佇立屋前,應和了“倚江楠樹草堂前”的詩句。屋前空地上一邊種着當季蔬菜,一邊種着黃精、麥冬、菖蒲等中藥材,周圍有桃樹、枇杷、芭蕉……這些都能在杜甫的詩文中找到出處。

  杜甫草堂的茅草屋歲修按照傳統川西民居的工藝來進行,此次維修主要是對茅屋的屋頂進行換草,將採取邊拆邊鋪的方式,整個工程將持續20天左右。

  這是12月19日在成都杜甫草堂茅屋故居拍攝的拆除了舊茅草後的屋頂。新華社記者 薛晨 攝

  博物館請來了7位熟練掌握技藝的師傅,他們別着篾刀,腰間綁着一捆蔑條,搭着梯子爬上爬下,在茅屋頂上取下舊茅草,把新的茅草一層層鋪上去,用木梳板壓實、梳齊,再抽出腰間的篾條將其固定。

  師傅們年齡最大的79歲,年齡最小的也已經55歲。其中一位周師傅帶着他26歲的兒子,這位小周師傅由於剛開始學,還不被允許上屋頂。維修使用的原材料是在草堂就地取材的慈竹和從外地收集回來的黃茅草,蓬鬆緊實,散發清香。

  12月19日,在成都杜甫草堂茅屋故居,蓋匠師傅用木梳板壓實新鋪的茅草。新華社記者 薛晨 攝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古建保護部主任燕楊説,不僅傳統手工匠人難得,這種野生的黃茅草也難找。博物館為此發出了“茅草徵集令”,這次使用的近3萬斤茅草是花了近一年時間從四川巴中、遂寧等地找到的。

  “之所以花精力維修,是希望游客到這裡來直觀見到詩聖當年的生活環境,身臨其境感受詩歌文化的魅力。”燕楊説。

  據了解,成都杜甫草堂的茅屋大概10年整體維修一次,加上這次共經歷3次大規模的維修,最近一期是在2015年。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727113004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