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 15 20:37:50
來源:新華網

“漁具之城”搶佔新材料高地——山東威海高端碳纖維産業發展觀察

字體:

  新華社濟南12月15日電 題:“漁具之城”搶佔新材料高地——山東威海高端碳纖維産業發展觀察

  新華社記者李志浩

  作為全球重要的漁具生産基地,山東威海近年在産業鏈上“逆流挺進”,向關鍵原材料碳纖維發起攻堅,培育出國內碳纖維新材料行業龍頭企業,並以此為中心集聚産業、構建“生態圈”,搶佔這一新興産業高地。

  本世紀初,威海最大的漁具生産企業威海光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打進産業鏈最上游的高性能碳纖維生産領域,逐步打破國外壟斷,成長為可對標國際碳纖維巨頭的中國企業。2021年,光威集團旗下的威海光威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被山東省確定為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産業鏈的鏈主企業。

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碳纖維收卷工作。(孫大偉攝)

  目前,來自光威集團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已應用於水陸兩棲飛機、運載火箭、衛星等一系列“大國重器”上,並且通過了國産大飛機應用驗證。如何將企業掌握的技術優勢,轉換為地方的大規模産業優勢?作為國家級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産業基地,威海的選擇是:面向未來、加速布局,構築新産業“生態圈”。

  2015年,威海成立由政府主導建設的碳纖維産業園,産業園以光威集團專事高端碳纖維研發生産的子公司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為基點,面向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的廣闊應用前景,廣聚各地新企業。

威海一家碳纖維生産企業的工作人員正在自動裁布機旁工作。(徐向楠攝)

  “國內高端碳纖維供不應求,拓展纖維公司的碳纖維産品型號全、科技含量高,市場非常緊缺。”産業園負責人王戰勝介紹,碳纖維技術含量高,應用前景廣闊,目前各地競速碳纖維産業發展,但威海擁有很強的技術優勢。正因如此,産業園區近年累計吸引40余家企業、22家高端科研&&“慕名”入駐。

  得益於企業和科研機構集聚,産業園內發生“化學反應”,開始形成良性産業互動。今年剛入駐産業園的威海庚鑫旅居房車有限公司,産品一大特色在於,房車殼體及部分結構件使用碳纖維及其他纖維複合材料,整車重量較傳統車大幅減輕。企業技術管理部部長朱燦説,産品所需的複合材料基本都在産業園內採購,就地即可配套,大大降低了採購成本。

  山東光軒新材料有限公司産品為高精尖樹脂,去年10月作為産業鏈空白點被引入産業園,投産不到一年,本地客戶就升至三成以上。企業常務副總經理韋振海説,公司位於産業鏈中游,“向上”可從拓展纖維公司購買高端碳纖維,“向下”可將産品供應産業園內多家碳纖維製品廠,彼此優勢互補。

  要構築完善的産業“生態圈”,解決産業資源零散是關鍵。2021年10月,威海組織41家碳纖維企業、研發機構,在臨港區掛牌成立威海市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産業鏈聯盟,推動産業協同發展。同時,當地組織部門實施“急需緊缺人才集聚計劃”,幫助企業成功引進美國、法國知名學者,杜善義院士、蹇錫高院士等全球50多名行業頂尖專家擔任顧問,解決小城市高端人才緊缺難題。

這是位於威海臨港經濟開發區的碳纖維産業園。新華社記者李志浩 攝

  為了批量培育産業人才,威海還組織全市碳纖維産業鏈骨幹企業與復旦大學等42所高校建立黨建聯盟。借助這一&&,威海共培養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24人、引進青年人才100餘人,並依託威海職業學院“訂單式”培養專業技術人才500餘人。

  “碳纖維的應用已經‘上天入地’。威海的目標就是打造中國碳纖維基地。”山東大學威海工業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威海複合材料協會會長朱波説。歷經近20年發展,威海碳纖維産業已形成“裝備製造—原絲—碳纖維—織物—預浸料—碳纖維製品—檢測分析”全産業鏈。2022年,産業鏈現有規上企業55家,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88.06億元。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8691130029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