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雙穿着防水服,走進齊膝深的池水中,用一把無刃無尖的鐵鉤在水裏一攪,一條兩米長的揚子鱷浮出水面。
汪洪雙一隻手抓住揚子鱷的尾巴,另一隻手捏住揚子鱷的嘴巴,揚子鱷便被他抱在了懷裏。在這裡工作了10多年,抓鱷魚對他來説輕車熟路。
“揚子鱷是所有鱷魚中最溫順的,膽子也小,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汪洪雙示範給記者看,“但揚子鱷有巨大的咬合力,咬着就不會輕易松口,所以捕捉揚子鱷的時候一定要先抓住它的嘴巴,保證閉合狀態。”
汪洪雙把揚子鱷遞給同伴,10位工人依次傳遞,最後揚子鱷被放置在岸邊的電動三輪車車廂裏。
12月12日,位於宣城市的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裏,汪洪雙和他的同事要幫600多條生活在戶外池塘裏的揚子鱷“搬家”。
轉場
這是轉場的第三天。在保護區,今年大約有2000條揚子鱷需要人工轉場進入暖房越冬,轉場將持續一週。
“今年冬天降溫晚,所以轉場遲,往年11月中旬就全部轉場完畢了。”管理員周奎厚一邊拿着本子在池塘邊記錄着打撈上來的鱷魚數量,一邊叮囑工人千萬不要傷到揚子鱷。每天在各個池塘巡查,他精準地知道每方塘裏揚子鱷的數量。
揚子鱷在古文獻中被稱為“鼉”,迄今已存在2億多年,有長江“活化石”之稱,是我國特有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世界24種鱷類中最瀕危的物種之一。
揚子鱷不能自主地進行體溫調節,只能隨着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氣溫降低,體溫隨之降低,揚子鱷的食欲、消化等功能相應降低。“所以,每年10月中下旬以後,揚子鱷不再進食,活動能力下降,逐漸進入冬眠狀態,就要將它們轉到暖房中。”周奎厚對記者説,“最先‘搬家’的是7歲以下的幼鱷,它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弱,需要盡快搬進室內。”
“野生揚子鱷會挖洞穴,11月下旬進入洞穴冬眠,到第二年2月底開始甦醒。”周奎厚説,“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由於高密度飼養,飼養池中沒有洞穴供揚子鱷冬眠,要把它們搬到室內保溫越冬。”
車鬥裏裝了20多條揚子鱷,記者跟着車子來到暖房門口。
揚子鱷從車裏被抱下來,一名工人拿着水管對揚子鱷進行沖洗,之後,它們被放進稀釋有高錳酸鉀的大盆裏消毒。“來,這幾條大的放進6號房,其餘的送到5號房。”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科科長張雪松根據揚子鱷的大小指揮工人給揚子鱷“分房”。
暖房
“一個房間裏的鱷魚要大小差不多,如果有太小的,可能會被大鱷魚傷到。”張雪松帶記者走進暖房,房間內,揚子鱷趴在瓷磚砌成的水池裏一動不動,聽到人聲,嘴裏發出低沉的嘶鳴。
“池子裏的水不能多,起到保濕作用就行。”張雪松説,越冬房的溫度會保持在10℃左右,並且有工作人員定期打掃、保濕,確保揚子鱷安全過冬。
冬眠期間,揚子鱷無須進食,“到來年春天,氣溫達到14℃至16℃時,再移居室外放養”。張雪松説,在4個月左右的冬眠時間裏,揚子鱷是不吃不喝的,依靠的是之前身體裏存儲的能量。
“走,咱們去看看揚子鱷就地過冬的暖房。”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宣傳教育科科長劉端群帶着記者來到一方較大的養殖池塘,池塘四週,各建一排平頂房屋,形成一個巨大的“回”字。
走進房間,暖意撲面而來。裏面是一個個水池,墻上安裝着加熱片,靠池塘的一面墻上,有一個小落地“窗”通往池塘。“你看,已經有不少小鱷魚爬進來了!”劉端群説,“揚子鱷有趨暖性,天氣一降溫,揚子鱷會從池塘爬到房子裏,不需要人工干預。”
據了解,依託新建的“就地越冬房”,今年預計有2000多條揚子鱷將自行爬進暖房越冬。
就地越冬項目總投資1615萬元,主要對棲息地內生態環境、基礎設施改造提升,並配套監控、保溫供暖等系統建設。今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緩解了揚子鱷高密度飼養問題,實現了揚子鱷定點監控、行為監測,並徹底改變揚子鱷的越冬模式,不僅節省了人力,還消除了越冬回捕和外放過程中對揚子鱷的傷害。
“明年春天你再來看,又是這般熱鬧的場景,人工轉場的揚子鱷由工人搬出來放進養殖池,就地越冬的揚子鱷陸續爬出暖房,游進池塘。”劉端群説。
放歸
揚子鱷曾廣泛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種群龐大,因自然環境變遷與人類活動干擾,其分佈範圍逐漸縮小,種群數量銳減,到20世紀70年代末,野生揚子鱷總數已不足500條,零星分佈於皖東南地區和皖、浙交界地帶,瀕臨滅絕。
“經過40年的保護髮展,目前野外揚子鱷種群數量約為1200條。”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章崇周告訴記者。
自2019年起,保護區連續五年開展揚子鱷規模化野外放歸活動,累計放歸19次、1608條,野生地主要分佈在皖南山區與長江下游平原接合部。
“迄今為止,沒有發生過一起人為傷害揚子鱷的事件。”章崇周説。
隨着宣教力度的加強,保護理念逐漸深入人心。1982年,宣城市宣州區周王鎮紅洋村村民佘世珍一家在家門口的紅星水庫發現了一窩“土龍(當地人對揚子鱷的叫法)蛋”,根據有關部門和專家的囑託,佘世珍一家三口39年如一日,接力守護野生揚子鱷。2016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佘世珍老人“生態保護獎”,2021年佘世珍當選“中國好人”。佘世珍的大兒子目前在保護區從事巡護員工作。
如今,揚子鱷景區躋身國家4A級旅游景區,景區森林覆蓋率達65%。截至目前,景區累計接待海內外游客300多萬人次,成為立足宣城、輻射全國的重要科普和宣教基地。(記者 常河 丁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