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2月8日電 題:廣西百色:鄉村人居環境提升帶動産業振興
新華社記者林凡詩
進入冬季,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義圩鎮朔晚村巴查屯,漫山的白色油茶花開得正盛,山下成片的甘蔗等待收割,坐落在山間的巴查屯又將迎來豐收的喜悅。
巴查屯村民凌漫麗與幾位繡娘正在自家繡坊內趕制一批刺繡,針線在她手中穿梭飛舞,沒多久,一個艷麗的花朵圖案就展現在眼前。
義圩鎮黨委書記隆小清説,義圩鎮曾是全縣人居環境整治壓力最大的鄉鎮之一,許多村子環境臟亂差,村裏房屋亂搭亂建,留下許多安全隱患。“從前村裏沒有排污管道,污水橫流,村裏道路還被房子擠佔,走路都困難。”凌漫麗説。
巴查屯婦女正在刺繡。新華社記者林凡詩 攝
2021年,巴查屯先行先試進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組織黨員帶頭,發動村民代表、鄉賢等中堅力量,帶動全體村民共同出謀劃策、出資出力推進全域整治。
兩年時間,巴查屯3次自發集資用於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全屯群眾主動拆除老舊和佔道建築150余處,無償讓出土地用於公共設施建設86處……在村民們的努力下,如今巴查屯房屋錯落布局有序,村裏硬化道路乾淨整潔,每家每戶旁的菜地裏還立起責任牌,大家自覺維護環境衞生。
鄉村風貌的改變帶動了移風易俗。2022年以來,巴查屯開始評選“最美家庭”,並製作“最美家庭”文化墻、笑臉墻、風采墻等,引導村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環境好了,大家都願意出門散步,村民間交流增多了,曾經農閒時容易發生的口角矛盾不見了,大家更關心村子的發展和規劃。”凌漫麗説,如今已經是七里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她,帶動了鄉鎮幾百名婦女利用閒暇時間刺繡,一年到頭訂單不斷,刺繡作品遠銷海內外。
西北樂村村民正在進行歌舞綵排。新華社記者林凡詩 攝
百色市右江區永樂鎮西北樂村位於澄碧湖畔,村裏非遺體驗館和農家書屋等木質建築別具特色,文藝隊隊長岑美江正組織村民們在臨湖舞&上進行歌舞表演,歡迎游客的到來。
西北樂村生活着漢、壯、瑤三個民族,這裡物産資源、旅游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豐富,村裏因地制宜打造了集民族風情體驗、現代特色農業參觀、觀光旅游等為一體的民族團結示範區,不少和岑美江一樣的村民吃上了“産業+旅游飯”。
“春夏管護芒果、秋冬管護小番茄,還為游客進行歌舞表演。”岑美江説,自己每日生活都格外充實,日子也越過越好。
永樂鎮黨委書記朱瑩妮説,近年來西北樂村完善村莊基礎設施,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做大做優特色産業,特別是芒果産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實現周邊群眾每年戶均收入5萬元以上,2022年西北樂村村民人均純收入超2萬元,群眾生活越來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