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 06 17:11:06
來源:新華網

鄉村行·看振興丨黑土地上“貓冬”變“忙冬”

字體:

  新華社長春12月6日電(記者薛欽峰、唐成卓)近期,東北黑土地迎來寒潮天氣,氣溫降到零下十幾攝氏度。但在越來越多鄉村,農民們沒有“貓冬”在家,而是在溫暖的蔬菜大棚裏摘菜、育苗,為當地蔬菜供應忙碌著。

  走進吉林省德惠市大房身鎮梨樹村的禮德家庭農場,這棟400米長、面積比一個足球場還大的蔬菜大棚溫暖如春,4萬余棵白菜滿目翠綠。在大棚一旁的包裝車間,工人們正將一片片白菜葉整齊疊放,打包裝箱。這些蔬菜將供應給德惠、長春等城區各大超市及飯館。

  12月4日,在吉林省梨樹縣王家園子村一座育苗棚內,農戶在給育苗盆裝填培養土。新華社發(唐成卓 攝)

  “這個季節用于制作飯包的白菜葉十分暢銷,一片白菜葉就能賣幾毛錢。”該農場負責人張禮德説,這幾年本地産的冬季新鮮蔬菜十分暢銷,這棟“超級大棚”年收入達10萬元。

  12月4日,在吉林省梨樹縣王家園子村一座育苗棚內,農戶在給育苗盆裝填培養土。新華社發(唐成卓 攝)

  過去在東北,這個季節正是農民秋收後的農閒時期,一些鄉村的蔬菜冷棚也因氣溫低而不再生産,冬季蔬菜供應主要依靠冬儲菜和從其他省份採購。如今吉林省持續加大政策資金扶持,為達到一定標準的蔬菜大棚給予補貼,並推廣“村集體+基地+農戶”運營模式,引導農民利用房前屋後空閒地建設大棚,集中打造“一村一品”,不僅幫助當地拎穩了“菜籃子”,也讓農民鼓起了“錢袋子”。

  12月4日,在吉林省梨樹縣一家育苗棚內,農戶在查看幼苗的長勢。新華社發(唐成卓 攝)

  全國産糧大縣吉林省梨樹縣,如今也成為東北重要的蔬菜供應地。在該縣王家園子村,這裏建有1400余棟蔬菜大棚。這幾天,該村的蔬菜種植合作社正將購買的茄子、西紅柿苗移栽到大棚裏,趕在春節前後上市。“一年可接連種三茬菜,能做到全年不撂荒、四季有蔬菜。”村黨支部書記王彥説,依靠棚菜經濟,當地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

  據了解,吉林省蔬菜種植規模達300余萬畝,産量超1300萬噸,擁有30畝以上規模設施蔬菜園區60余個,冬季地産新鮮蔬菜自給率突破12%。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768113001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