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雪鄉景區傍晚景色。近年來,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境內的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依託雪鄉景區,不斷擴大豐富亞雪公路沿線獨特的冰雪資源,將堪稱“一步一景、一景一奇”的這裡打造成賞雪玩雪的打卡地。記者 謝劍飛 攝
雪鄉玩雪的方法千奇百怪,圖為狗拉雪橇娛樂項目。資料照片
雪鄉景區內的“雪蘑菇”。記者 謝劍飛 攝
曾經,這裡怕下雪。如今,這裡離不開雪。
這裡是中國雪鄉,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龍江森工集團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雙峰林場。
地處偏遠山溝的雙峰林場,過去一下雪,木材便運不出去,人們常望著漫天大雪愁眉不展。後來,憑藉原生態自然美景,林場吸引了攝影愛好者和游客的目光,以林木為生的山裏人便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並以此帶動各産業發展。冰天雪地,在這裡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近日,中國雪鄉正式開園。雪花的故事再次上演。
從“怕下雪”到“怕不下雪”
驅車從哈爾濱一路向東南方向行駛,平原變山丘,柏油路兩側的白雪越來越多,一個轉彎進入山中,兩側的林木由綠變白,一彎繞一彎,似乎沒有盡頭。
這裡是張廣才嶺,也是樊兆義的家。
第一次來這裡的人,總會被冬日水墨畫般的林海雪原美景吸引。“以前我們並不喜歡這景色,幾個小時從哈爾濱開過來,進入山裏全是雪,木頭運不出去啊!”曾是林業工人的樊兆義説。
樊兆義就住在雙峰林場,過去這裡多數人都以伐木為生。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氣候特點,雙峰林場每年積雪期長約半年,年平均降雪厚度超過2米,這對木材採伐和運輸極為不利。
“林業工人最怕的就是雪,後來木材減産,我和同事都去外面打工,離開了雙峰林場,家裏的房子賣500塊錢都沒人要。”樊兆義的鄰居高秀麗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景。高秀麗告訴記者,她愛人也從林業工人轉行幹起了汽車維修。
山窩窩變得異常冷清,雪花依然靜靜落下,卻甚少有來往腳印。
林區人在外面打工的時候,一位攝影師偶然進入了被白雪覆蓋的山中,拍下了雪花覆蓋的民房和遠處的雪山。
“這裡的雪怎麼這麼大?”
“圓鼓鼓的雪堆,就像蘑菇,好美啊!”
林場美景經網絡傳播後受到很多人關注。樊兆義發現,漸漸地,越來越多外地人到他的家鄉游玩。
這一變化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當地開始鼓勵林場職工搞旅游。
“開始很多人不敢嘗試。一個月工資兩三百塊,開個民宿就好幾萬,最早不到十戶職工轉型開民宿,我是其中之一。”回憶起2000年,樊兆義記憶猶新。
“把錢投進去,哪年能掙回來?”這是當時不少林業工人的憂慮。但是搞旅游,雙峰林場不是沒有底氣。
和其他地方不同,雙峰林場的雪黏度大,降雪隨物賦形,千姿百態,“雪蘑菇”“雪蛋糕”,從房檐下垂下的“雪舌”等應有盡有。
“第一年我開了4個房間,70平方米,第二年民宿就見了收入。”樊兆義説,他們同批開民宿的幾戶人家起到了示範效應。
2006年,高秀麗也開辦了民宿。“政府幫我們在銀行辦理小額貸款,親朋好友也伸出援手,慢慢我們從4間客房擴展到帶獨立衛浴的10間標準間,還把前院改成了餐廳,現在食宿齊全。”高秀麗説。
隨着名氣越來越大,游客也越來越多,中國雪鄉逐漸取代雙峰林場,成為樊兆義家鄉的新名字。
“一開始是翻建自己家的老房子,2004年又增加了70平方米餐廳。”指着身後的走廊,樊兆義説,2018年投入了400多萬元,民宿規模也因此擴大到30個房間。
“現在就怕不下雪。”如今,雪鄉景區經營主體已超過200家,從林場退休的樊兆義,冬天是民宿老闆,夏天則和家人去外地旅游,上山砍木頭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從“發展之失”到“治理之能”
隨着雪鄉在電視、網絡上頻繁出現,越來越多人開始熱衷冬季到雪鄉游玩。如何守護好雪花這張名牌,成為擺在雪鄉人面前的重要課題。
雪鄉最近迎來新的旅游季。記者在園區看到,現場井然有序,游客幾乎不需要排隊,在大門口刷臉即可進入。
“這是雪鄉智慧景區綜合管理&&,不僅可以進行票務管理,還包括評訴系統、環境監測系統、景區直播系統等,並可以進行游客畫像分析及高峰客流預警。”指着大屏幕上的柱狀分析圖,龍江森工集團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森林旅游産業發展部副部長任建鵬説。
即便不在雪鄉,也可以通過官方公眾號上的直播系統,看到雪鄉實時美景。“有語音導覽,酒店預訂,還能看到景區實時直播畫面,人多不多自己都能看到。”廣東的游客孫淼説。
從簡單的吃、住、看開始,如今,雪鄉還建設了棧道、舉辦篝火晚會、設立文創用品店等,甚至可以品嘗雪鄉美景形狀的雪糕。
一度,個別商家不規範經營,影響了雪鄉聲譽,雪鄉認真整改,合理定價,明碼標價,不僅實現“一個電話,有訴必應”,還狠打不規範行為,為游客提供更好的體驗。
近年來,雪鄉不斷對服務提檔升級,相關部門對各類商品、旅游産品和服務項目的價格重新審核並實行明碼標價。在景區游客集散地、LED屏幕廣泛宣傳12345政府服務熱線、12315全國消費者申訴舉報熱線,做到投訴不出景區。
雪鄉還實行精細化管理,組織政企聯合檢查,確保經營企業合格一家開業一家。同時,強化涉旅人員各崗位培訓,分批次分層次開展旅游培訓工作,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
為讓游客有更好的體驗,雪鄉修繕了公路、電力、棧道等基礎設施,增設了懷舊小賣部、秧歌巡游等內容,讓東北韻味和現代元素結合。
“我們加強了工作人員的旅游培訓,在市場營銷、酒店服務等方面練內功。”龍江森工集團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忠才説,如今雪鄉夏季旅游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受到自駕游群體的喜愛。
2014年龍江森工林區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後,雪鄉及管理機構大力發展替代産業。現在,無論在雪鄉的民宿還是餐廳,餐桌上總少不了刺嫩芽等野菜。夏天職工去山上挖野菜,為冬季雪鄉餐桌增添特色美味,也讓職工增收。
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為破解林産品銷售難題,主動把電子商務引入林産品生産、流通、銷售各環節,利用短視頻&&宣傳、通過網絡&&銷售。在雪鄉雪韻閣酒店的餐桌上,掃碼就能學習林産品烹飪方法,打通林産品銷售服務“最後一公里”。此外,當地還因地制宜引領林區職工種植高山紅景天、林下參、黃芪等中草藥,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從“一處景區”到“一方産業”
無論外面多冷,雪鄉民宿內總是暖意融融。但從高處向下望,民房上的白雪絲毫看不到供暖産生的煙塵。
“這是因為雪鄉採取了集中供暖。”黑龍江省雪鄉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路廣利説。
曾幾何時,每家每戶自己燒煤取暖導致的煙塵,讓雪鄉的藍天和皚皚白雪常常覆着一層灰色。
“不好看,也嗆鼻子。”雪鄉民宿老闆周長貴説,現在煤灰不見了,留下的是漫山的白,感覺空氣都是甜的。
不僅如此,路廣利介紹,為加強雪鄉景區生態文明建設,景區採用了垃圾集中轉運的方式,把垃圾轉運到垃圾處理廠集中處理。
走入智慧景區綜合管理&&,能夠看到雪鄉所在地區的空氣質量等數據,任建鵬介紹,這套環境監測系統可以為雪鄉的環境治理、監測提供數據支撐。
為保證雪鄉的水源地海浪河不受污染,景區內所有家庭旅館和林業局經營的客房賓館全部修建了滲井。當地也開展了雪鄉國家森林公園旱廁整治活動,拆除景區內旱廁數十處。
在開發旅游資源的同時,雪鄉除對重點森林風景資源採取必要保護外,還在常規造林更新、森林撫育的基礎上,全面啟動了雪鄉國家森林公園生態環境整治工程,先後完成千余畝林地改造補植、數萬畝生態功能區造林。同時,通過林地清理、病蟲鼠害防治等工作,提高了森林質量。
龍江森工集團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沈廣義説:“只有保護好綠水青山,雪鄉才會有更美的冰天雪地,才能有永續不竭的金山銀山。”
今年龍江森工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對雪鄉大雪谷、冰雪畫廊、亞雪驛站、風車雪山等亞雪公路沿線景點配套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提升旅游服務質量;還着力打造了雪鄉花燈一條街,改造提升觀光棧道沿途景觀、木刻楞攝影觀賞區,突出“林言林語”,以木頭設計卡通人物打造“網紅”景點,豐富篝火晚會、大秧歌、花車巡游互動活動,充分展現民俗文化魅力,讓游客體驗雪鄉特色冰雪文化。
一片雪花,講述一段傳奇,造就一幅畫卷。雪花不停落下,故事仍未寫完。(記者 王君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