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中國古代民間建築,請到古黟西遞來。”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西遞鎮西遞村是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2021年評選的首批“最佳旅游鄉村”之一。歷經30多年發展,依託獨特的資源稟賦,圍繞文化遺産和田園風光,西遞實現了由默默無聞的小鄉村向旅游勝地的華麗轉身。
西遞村地處黃山南麓,是一座千年古村落。悠悠深巷、古韻依依,溪流穿村而過,陽光照耀下的古祠堂、古民居錯落有致,鄉野風光與徽派建築相映成趣,畫面唯美。
黟縣是古徽州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享譽中外的徽文化,這裡以馬頭墻、青磚黛瓦為濃重印記的徽派建築,更是讓游客流連忘返。西遞村素有“桃花源裏人家”“明清建築博物館”之稱,現有古建築150多幢,包括明清祠堂3座、牌樓1座。
在西遞村黨總支書記胡傲立眼裏,西遞不僅僅只有老房子,這些古民居的一磚一瓦都有着獨特的氣質。
“墻角雖削去三分,但上方有棱有角,下方墻基仍在,意思就是‘上不讓天,下不讓地,中間讓出三分和氣’。”胡傲立很樂意向游客講解蘊藏於徽派建築中獨特的“和合”文化。
西遞村山多地少,村裏的房屋成排相連,組成一條條街巷。“高墻窄巷”不方便通行,古時候村民在修建房屋時,都會主動將墻界後退一步,或是把墻角削去三分,方便鄰里通行。
清晨,村邊山中升起薄霧,群山的青綠色與徽派民居的黑白灰交相輝映,樹木鬱鬱蔥蔥,宛如一幅山水畫。
早些年的西遞村並非如此。那時候還沒有發展旅游業,石灰窯是村集體收入的重要來源,年復一年燒石灰,青山變成了“光頭山”。後來村裏成立封山育林領導小組,設置專人巡邏,努力恢復植被,如今西遞村森林覆蓋率已經超過了80%。村裏還有古松樹、古楓樹、古檀樹等百餘棵古樹。
村落內綠色隨處可見,牌樓邊的花圃繁花似錦,民居旁的田野風光讓人心曠神怡。西遞鎮文旅辦主任舒丁文説:“我們通過土地流轉,將原本零散的農田連成一片,打造整體的田園風光。同時積極推進‘小菜園’‘小花圃’‘小果園’等,打造金邊銀角,從細微處強化景區藝術性,提升村落整體品質。”
“老房子怕火,所以都安裝了煙霧探測器和可燃氣體檢測裝置。”胡傲立説,西遞村還建成兩處日處理300噸污水終端,民宿及居民生活污水接入管網,上門收集生活垃圾,確保村落內乾淨整潔。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西遞村堅持“保護第一、合理開發、永續利用”原則,常態化聯合開展河道清理、周邊環境整治和衞生清運,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環境。
夜幕降臨,西遞明經湖音樂噴泉伴隨着樂曲變化“起舞”,燈光點綴了遠方的山坡、樹林,吸引不少游客夜間游覽。
“出於對古建築的保護,我們盡可能避免大面積安裝燈具,每天的亮燈時間不超過5小時,經常性對設備運行狀況進行檢測。”黟縣徽黃西遞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章社利介紹。
西遞村青石板路蜿蜒整潔,游客徜徉其間,隨時能感受詩情畫意的生態鄉村。章社利介紹,西遞村正在創建全國“席地而坐”示範景區,全村圍繞停車防塵、石板美縫、石板鋪裝、景觀打造等薄弱環節開展整治美化,讓石板顯原色、水體顯青色、綠化顯本色、墻面顯古色,全村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
田園風光、徽派建築、非遺體驗……西遞正憑藉自身獨特的文化品味,不一般的山水美學,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讓他們走進西遞、感受西遞、留宿西遞、再來西遞。(記者王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