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 30 10:35:31
來源:半月談

全球首個!為什麼是景邁山

字體:

  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項目近期在第45屆世界遺産大會上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這是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産。景邁山是一座充滿生態智慧的山,林茶共生、人地共榮,共同營造出一方自然與文化相諧和的生活世界。茶、山、人共同譜寫的傳奇,有幾多耐人尋味的故事?

  茶香飄千年

  景邁山位于雲南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鎮境內。西元10世紀以來,布朗族先民發現野生茶樹,逐步形成了對當地森林生態係統的獨特認識,其後與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種植技術。歷經千年的保護與發展,茶山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

布朗族姑娘葉香在給茶葉殺青 胡超 攝

  5片規模宏大且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分布其中的9個傳統村落以及古茶林之間3片分隔防護林,構成遺産地的核心要素。北京大學世界遺産研究中心主任陳耀華認為,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是世居民族保護並合理利用山地和森林資源的典范,彰顯古代先民在認識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礎上合理、可持續利用自然的卓越生態智慧。

  “這是世界上保存完整、面積較大、種植歷史悠久的一片人工栽培型古茶林,其中集中連片面積達1.8萬畝。”普洱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副局長周天紅説,茶林中樹齡50年以上的茶樹有300多萬株,其中樹齡逾百年的茶樹有100萬多株。森林-古茶林-村落的空間組合、與天然林相似的茶林生態係統、特殊的茶祖信仰以及世居民族文化,令這裏的山地人居環境充盈別樣風姿。

  “遠看是森林,近看是茶林。”在景邁村的大平掌古茶林,高大喬木下,錯落分布著多株2米多高的古茶樹,茶林中還有一株係著紅布條的茶神樹,每年春茶季都會受到村民的祭拜。古茶林附近保留一段茶馬古道遺跡,見證當地對外交往和茶葉貿易的悠悠歲月。

  “相較于梯田式、農莊式臺地茶園,景邁山古茶林雖然採取了更為傳統的林下種植方式,卻更能充分利用森林生態係統穩定性。”陳耀華説,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耕地和其他生産活動在茶林外,是景邁山民寶貴的生態經驗。

  留得住鄉愁

  景邁山留得住鄉愁。半月談記者來到糯崗老寨,但見一座座幹欄式木結構房屋依山而建,仍保存著傣族村落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村落以寨心為中心,呈向心式布局發展,街巷皆可通向寨心,村外山坡上生長著古茶林。附近像糯崗老寨一樣,分布在茶林中的9個傳統村落,共有居民近5000人,傳統民居建築531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建築317座。這些也是世界遺産核心要素之一。

  山區群眾制定鄉規民約,將古茶林作為生命的一部分來愛護、繼承和發展。比如古茶林在早期開辟時,就在週邊劃定隔離帶;不得隨意砍伐古茶林中的高大樹木,違反者要進行處罰。

  走進景邁山的村寨,村民家茶亭裏擺著茶具和茶葉,“免費品茶”的標牌十分醒目。隨著主人倒出一杯琥珀色的普洱熟茶,茶香縈繞不絕。在景邁山,茶葉已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婚喪嫁娶、商討要事、化解矛盾,都離不開茶。當地有種特別的“茶柬”——凡結婚請客、蓋新房等重要事項需幫手時,用芭蕉葉包上一小包茶葉和兩支蠟燭,用竹篾捆扎,作為一份厚重的請柬,被邀之人定會接受這份厚誼,熱情前往。

  景邁山傳統手工制茶技藝傳承人南康説,布朗族人家中的火塘跟茶結合,産生烤茶文化,很多事都是在喝茶中解決的,茶香飄了千年。

  現在,越來越多的遊客和茶商慕名前來景邁山。當地居民銷售茶葉、開客棧、搞旅遊,收入豐厚。58歲的翁基老寨布朗族村民恩叭説,保護好村落、山林、茶園,生活才能越來越好。

  明天會更好

  “大家要行動起來,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茶文化……”芒景村文化活動室內,男女老少正在聽年近八旬的布朗族老人蘇國文講課。他的課通過大喇叭實時“直播”,聲音飄進雲霧間的古茶林。蘇國文曾是教育工作者,退休後回到景邁山致力于傳承發展民族文化。

蘇國文(右)給村民介紹生態和文化保護知識 胡超 攝

  當地群眾創造出的富有魅力的茶文化,正是申遺的核心優勢所在。2010年,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工作正式啟動。10多年來,隨著保護管理水準不斷提升,遺産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得到更多認可。更令人欣慰的是,在這一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青年力量,回鄉投身遺産保護與活化事業。

  21歲的布朗族女孩葉香受家鄉茶文化的感召,和其他年輕人一樣,大學畢業後回到景邁山,在家裏的布朗公主茶廠工作。她説,古茶園要保護好,文化更要代代相傳。

  生起火塘,架上盛滿水的土罐……南康的“烤茶”手法獨特。他現在帶著20多個年輕人,傳授烤茶、制酸茶、竹筒蜂蜜茶等技藝。

  在景邁山,民宿、咖啡館等茶業以外的新興業態逐步發展起來。去年10月,傣族女孩仙金開始做直播,直播間常設在茶林、茶山或茶室,直播銷量已達2萬份,銷售額80余萬元。“要把生態好茶賣到各地,也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景邁山。”她説。

  申遺成功後,蘇國文有了自己的3個夢想:把古茶林世世代代保護好;把中國的茶文化傳播到全世界;培養出更多助力鄉村振興的人才。他堅信,景邁山這一方生境更精彩的歲月剛剛啟幕。(半月談記者 王長山 嚴勇 何春好 趙智欽)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765112994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