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 25 09:59:4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固“黑”拓“綠” 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低碳轉型升級觀察

字體:

  能源高地謀“變”煥“新”

  固“黑”拓“綠”,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低碳轉型升級觀察

  作為我國著名的億噸級産煤大縣,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在做好做實煤炭産業的同時,産業結構向“新”而行,能源結構向“綠”轉變,努力在綠色低碳産業發展大潮中搶佔制高點,全面擺脫曾經“一黑一灰”的城市形象,正在蹚出一條資源型地區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新路徑。

  聚焦零碳産業

  打造綠色能源基地

  伊金霍洛旗資源富集,已探明煤炭資源儲量560億噸,年産煤炭2億噸,是全國第三大産煤縣。近年來,當地地區生産總值3年連跨5個百億臺階,2022年達到1219億元,躋身“千億縣俱樂部”,而每人平均GDP也超過40萬元,位居全國縣域第一。

  然而,“老天爺賞飯吃”的資源稟賦、光鮮的經濟數據、富足的百姓生活,並沒有讓伊金霍洛人選擇“躺贏”。綠色轉型、低碳發展,當地不斷改變過去“一煤獨大”的發展模式,闖新路、謀發展,建設內蒙古重要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的目標已在伊金霍洛旗落地開花。

  從“智慧園區”到“數字園區”再到“綠色園區”,産業園區的發展日新月異,伊金霍洛旗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發展理念,讓“零碳”成為如今産業園區最“時髦”的前綴。

  金秋時節,走進位于伊金霍洛旗的蒙蘇經濟開發區零碳産業園,遠處轉動的風力發電機為園區的部分企業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綠電,園區內一旁是優美的廠區和智能化的新能源産品生産線,另一旁則是火熱的廠房建設現場,一派活力的景象。

  “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們就建起了這座零碳産業園,企業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産業園可謂是‘一天一個樣’。”伊金霍洛旗委書記吳雲表示,零碳産業園未來將涵蓋風機制造、光伏太陽能板材制造、氫能係列産品制造、新能源汽車制造等諸多新能源業態,打造成為新能源全産業鏈聚集地。

  磷酸鐵鋰是電動汽車鋰電池的重要原料之一。最近,零碳産業園裏傳來好消息,園區裏的磷酸鐵鋰項目生産車間正式投産。“我們整體的規劃是在2024年年底之前,實現每年40萬噸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産規模。”內蒙古華景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呂樂介紹説。

  如今,新能源鋰電池生産鏈條的閉環已經在零碳産業園形成,華景新材料生産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廠後,可以直接進入園區內的遠景動力進行下一步鋰電池的生産。目前,遠景動力零碳電池工廠一期項目已進入滿産階段,日産三萬顆電芯,年産量超一千萬顆,這些電池充滿電後可滿足4000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也可以配套年産超1200億度電的風光電站。

  “園區擁有‘風光儲氫’綠色能源供應體係,80%的能源直接來自風電、光伏和儲能,另外20%的能源通過電網回購綠電,從而實現100%的零碳能源供給。”遠景北方科技公司鄂爾多斯副總經理鄒權麟説。

  儲能,正在成為支援新能源産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在零碳産業園,綠電可以轉化為氫能儲存起來。

  “這臺2000標準立方米的電解槽制氫設備,按照年運作3000小時計算的話,可産氫氣540噸,可消納綠電3000萬度,可供一臺氫能重卡車行駛300萬公里。”中船(邯鄲)派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負責人張鵬説,這臺設備每小時産氫氣2000標準立方米,是國內技術水準最高、國際領先的制氫核心設備之一。“有了它,綠電就能實現就地轉化,變成氫能。”

  打著“煤城”印記的伊金霍洛旗,如今正在擦去過往的“煤灰”,匯聚綠色能源新動能。近年來,當地堅持“立足煤、延伸煤、跳出煤”的發展思路,扎實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由“一煤獨大”逐步向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重點領域轉變,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産業鏈,推動傳統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開枝散葉,點“綠”成金。到2025年,伊金霍洛旗新能源産值預計將超過3000億元。

  “如今,鄂爾多斯市新能源裝機總量超5000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量超10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量超4000萬千瓦。”鄂爾多斯市蒙蘇經濟開發區發展和招商局局長何宏治説,“有了這樣的底氣,我們在零碳産業園構築的一個新型電力係統、一套國際標準、一個能碳管理平臺、五大零碳産業鏈集群、八大創新示范的新能源體係構想就能被實現,力爭到2025年形成可復制推廣的零碳産業園示范樣板。”

  從傳統的機械加工,到自動化生産線,再到“綠電”“零碳”智能工廠,一場推動實體制造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産業革命正在伊金霍洛旗加速推進。

  布局氫能賽道

  搶抓綠色轉型風口

  在蒙蘇經濟開發區的首座加油、加氫、充電合建站,前來“加氫”的運煤重卡絡繹不絕。城區裏,印有“氫動力”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穿行在綠蔭簇擁的街道上,安靜、平穩、舒適是市民們的普遍感受。

  作為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能源,氫能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繼“風”“光”之後,今天的伊金霍洛旗正“氫”裝上陣,搶抓新能源發展機遇,將低碳、綠色印刻在高品質發展的路徑中。

  從“家裏有礦”到創造“綠色GDP”,從傳統産業綠色轉型到新能源産業強勢崛起,産業低碳轉型升級之路映射出伊金霍洛旗的“綠色賽道”,當地已成為目前國內旗縣區層級氫能産業發展最完善、門類最齊全的氫能集群地。

  入夏以來,與氫能産業發展有關的好消息頻頻從伊金霍洛旗傳來。

  7月,中船(邯鄲)派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鄂爾多斯市基地生産的內蒙古自治區首臺套2000標準立方米/每小時電解槽下線,實現高電流密度、低運作能耗等多項關鍵技術突破,裝備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8月,內蒙古捷氫氫能産業園啟用,“伊金霍洛造”的氫燃料電池係統實現規模化生産,相關産品入選內蒙古自治區新能源裝備産品優選推薦目錄;5000臺大功率燃料電池、1000套制氫加氫關鍵裝備及零部件項目實現簽約即落地、落地即開工,建成後將填補伊金霍洛旗在氫能關鍵裝備方面的空白。

  9月,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與歐陽明高院士團隊在清華大學簽訂氫能産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創新平臺打造、科技人才招引、産業孵化培育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打造示范項目、構建産業生態,在氫能産業發展方面闖出一條新路子。

  近一個時期以來,伊金霍洛旗搶抓建設生産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的有利契機,統籌整合資源,優化産業布局,發揮園區臨港臨空、綜合保稅、倉儲物流等方面的優勢,在空港物流園區布局氫能産業示范基地。

  秉承“鏈思維”、打出“組合拳”、構築氫集群,依托蒙蘇經濟開發區和空港物流園區“兩大陣地”,伊金霍洛旗全鏈條布局、全集群發展、全場景應用,全力打造氫能供給示范區、氫能裝備制造示范基地和氫能綜合利用示范樣板,為構築世界級氫能産業奠定堅實基礎。

  在制氫加氫方面,內蒙古自治區首家制氫加氫一體化項目一期工程在伊金霍洛旗建成投運,日加氫量達1000千克,讓60輛氫能重卡有氫可“吃”。

  在氫燃料電池方面,國鴻氫能一期2000套動力係統整合和25萬千瓦電池電堆項目已實現投産,而江蘇瑞驅年産2萬套氫氣迴圈泵、2萬臺整合控制器、25萬臺電動壓縮機項目已開工,建成後將實現電堆、膜電極等4大燃料電池係統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生産。

  在整車制造方面,悅馳汽車的新能源整車産品已正式下線,上汽紅岩一期2.4萬輛新能源重卡組裝線及裝配線項目正在安裝調試設備。

  在氫能車輛運營上,伊金霍洛旗已推廣新能源汽車384輛,探索6條短駁應用場景,同時規劃加氫充換電合建站22座,分布于工礦園區、運煤專線及城鎮核心區域,為新能源車輛運營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保障。

  在研發試驗與招商引資方面,包括隆基綠能、遠景動力、上汽紅岩等一批産業鏈頭部企業落戶伊金霍洛旗,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全面實施,打通了綠電、綠氫、儲氫、加氫、氫能車輛應用的全産業鏈。

  向産業要未來,向未來要産業。以零碳産業園為載體,伊金霍洛旗全力支援專精特新企業參與氫能全産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材料和裝備創新攻關,加快建設全國氫能生産應用示范基地和氫能裝備制造基地,力爭到2025年實現年産燃料電池電堆係統8000臺(套)、氫能重卡3000輛、電解槽制氫設備1.8吉瓦,制氫能力達到1.5萬噸,建設加氫站35座,氫能産業鏈産值達到超百億規模。

  優化産業結構

  集聚綠色發展動能

  綠色低碳“風口”奮飛,産業變革“浪尖”起舞。作為一方能源發展“沃土”,伊金霍洛旗既能“點煤成金”,更在“追風逐日”。

  創新發展思路,持續做好“煤文章”。從過去單一的“挖煤賣煤”,到如今鏈條完備的煤炭産業鏈,伊金霍洛旗將煤衍生出多種變化,煤炭、電力、煤化工等傳統優勢産業加快升級,助力“烏金”向綠而行。

  以“智慧”為路徑,伊金霍洛旗不斷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進煤炭優質産能充分釋放,推動傳統能源産業結構持續升“值”加“新”。

  在國家能源神東煤炭集團上灣煤礦的控制大廳,隨著工作人員手中滑鼠的滑動,煤炭切割、破碎、運輸、洗選等環節一覽無余。“目前,我們在綜採、掘進、機器人、智能化選煤等11大類,有200多個智能化項目得到應用,自主研發的智能超大採高智能綜採成套裝備實現了單井單面就具備年産1600萬噸的生産能力。”國家能源神東煤炭集團上灣煤礦副礦長王旭峰説。

  創新“突圍”,讓伊金霍洛旗曾經的傳統産業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之路上越走越穩。截至2022年底,伊金霍洛旗煤礦現代化開採水準、千萬噸級現代化煤礦數量居全國前列,單礦平均産能增至312.3萬噸,為全國平均水準的3倍。

  近年來,伊金霍洛旗一方面全力推動傳統能源“老樹發新芽”,瞄準“煤頭化尾”延伸煤基産業鏈條,不斷提升煤炭就地轉化率、精深加工度;另一方面,圍繞“風光氫儲車”五大産業,伊金霍洛旗一體化推進集群培育、平臺打造、産品應用,率先形成“雙百吉瓦”“萬噸”“萬輛”千億級産業集群,建設國家新能源裝備制造應用示范基地。

  與此同時,伊金霍洛旗搶抓“雙碳”關鍵期和窗口期,堅持在“開辟新賽道、打造新引擎、創造新優勢”方面形成示范效應,加快産業鏈式集群發展,構建綠色低碳産業體係和“風光氫儲車”産業集群,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按照規劃,到“十四五”末,零碳産業園將實現百億度綠電供給消納、年減排二氧化碳1億噸、創造10萬個科技人才崗位、年産值達到3000億元。截至目前,零碳産業園入園企業達196家,落地億元以上項目96項,一批新産業、新業態從無到有實現零的突破。其中,僅隆基綠能光伏項目滿産後,年産光伏組件可在其30年的生命周期中,轉化14萬億度的綠色電力,實現年稅收30億元,帶動當地17000人就業。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現在的零碳産業園,正逐步形成以遠景儲能及動力電池為龍頭,華景正極材料、鎔鋰負極材料為配套的電池及儲能産業鏈;以隆基光伏電池為龍頭的光伏産業鏈;以美錦國鴻、捷氫科技為龍頭的氫燃料電池及綠氫設備制造産業鏈;以上汽紅岩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制造産業鏈。橫向成群、縱向成鏈,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伊金霍洛旗、“鏈”上伊金霍洛旗。

  伊金霍洛旗在新能源産業上領先布局,不僅追求新能源企業量的積累,更在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勇挑重擔。

  一直以來,伊金霍洛旗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建立健全“專班式”推進、“鏈長制”招商、“點長制”服務、“四張圖”調度工作機制,構築多能互補、多極支撐、多元發展的現代産業體係。

  在金融賦能方面,當地率先設立10億元新能源裝備制造産業引導基金,與遠景科技、紅杉資本合作成立首期50億元規模的碳中和基金,積極幫助入園企業爭取“科技興蒙”等各類專項資金6200萬元,全力支援技術研發和落地轉化應用,培育壯大零碳創新生態。

  在要素保障方面,伊金霍洛旗制定出臺《支援綠色低碳産業轉型若幹政策》等25項優惠政策,開通3條礦區新能源運煤專線,推廣300余輛氫能和電動新能源重卡,率先打造以氫能源為主的新能源重卡應用示范基地。

  此外,通過高標準建設人才科創城,伊金霍洛旗打造了鄂爾多斯市首家創客青年人才公寓,實施高層次人才項目引進計劃,為可持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厚植幸福底色

  建設綠色生態高地

  伊金霍洛旗地處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毛烏素沙地東北緣,生態環境脆弱,曾飽受風沙侵蝕。新中國成立初期,當地的森林覆蓋率不足3%,缺水少綠曾是發展的桎梏。

  要發展,就要治沙。幾十年來,當地一代代幹部群眾拿出不畏艱辛、久久為功的拼搏精神,向沙漠要綠色、治黃沙謀發展,創造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生態文明奇跡,森林覆蓋率達到37.6%。

  漫漫黃沙中,人們建起綠色家園,而從“家裏有礦”到創造“綠色GDP”,伊金霍洛旗又開啟了一條産業“脫黑”之路。

  煤炭資源開採完,礦山傷疤怎麼辦?伊金霍洛旗“對症下藥”,為礦區重新穿上“綠衣裳”。

  從當年總計産出1.75億噸煤炭的採煤沉陷區,變成如今在起伏的黃土地上密密麻麻鋪就的112萬塊深藍色光伏板,年發電量達9億度的伊金霍洛旗天驕綠能50萬千瓦採煤沉陷區生態治理光伏發電示范項目于2021年11月並網發電。

  “這些‘藍板板’給點兒陽光就‘來電’。”在天驕綠能項目現場,內蒙古聖圓能源集團伊政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峰指著光伏板打趣地説,“這一項目不僅能節約標準煤34.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84.1萬噸,板下還可以種植紫花苜蓿、蛋白桑等優質牧草,不僅綠了山頭,也為後期發展養殖打下了基礎,現在越來越多的當地農牧民由城返鄉,在光伏區當起了産業工人。”

  截至目前,伊金霍洛旗累計建成綠色礦山47座,境內17座露天煤礦到期復墾率達96.9%,復墾還地率達94.6%,礦山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景色旖旎,蘇泊罕大草原一望無垠,紅海子濕地公園碧波蕩漾……綠色,正成為全體伊金霍洛人共有、共用、共樂的顏色。

  經過多年發展,伊金霍洛旗“三河兩湖”內外迴圈的環城生態水係全線貫通,中心城區園林綠化管護面積由最初的2017萬平方米增長至680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8.2%,建設各類公園、廣場32處,建成開放式水景8處,建設城市慢行步道綠道71.7公里,“15分鐘休閒健身圈”逐漸形成,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52.61平方米,多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秋日夜晚,華燈初上,各色燈光巧妙點綴于公園樹梢和草坪,居民或漫步水上棧橋,或流連在林間小道,健身、散步、賞花、觀景、戲水,無比愜意。今天的伊金霍洛旗,山水林田湖草沙相融相契、美美與共,推窗見綠、親水而居的幸福感處處可見、人人可享。

  綠色福利全民共用,綠色發展全員推進。垃圾分類、光碟行動、綠色出行……在伊金霍洛旗,從合理設定空調溫度,到減少購買使用一次性用品,越來越多的人正主動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綠色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時尚,更應該通過長期實踐變為習慣,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為我們生活的日常,共同為環境減負,為城市增綠。”市民張艷説。

  山青、水秀、空氣新的伊金霍洛旗,不僅是“悅人”之地,還成為“候鳥”驛站。金秋時節,東西紅海子、紅鹼淖等濕地水域成為天鵝、遺鷗、蒼鷺、赤麻鴨等多種候鳥的遷徙“轉机站”,它們結伴覓食、追逐嬉戲,靜謐的湖水與靈動的鳥兒相映成趣,在伊金霍洛旗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記者于長洪 朱文哲 王靖 參與採寫通訊員:郝媛淵)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8691129936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