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10月23日電 題:貴州搶抓新能源電池“風口”産業助推工業發展
新華社記者施錢貴、崔浩天
走進位於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的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乾淨整潔的廠房裏機器轟鳴,生産井然有序。由於大部分生産環節實現自動化,生産車間很難看到工人。“這個4萬平方米的廠房,只有70多名工人。”公司副總經理朱勇介紹,且工人主要負責研發、質檢、設備維保等工作。
抓住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機遇,安達科技實現從傳統磷化工到新能源材料生産製造轉型,産品從單一的磷酸鐵生産到磷酸鐵鋰一體化發展,産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得益於此,公司成功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並成為貴州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
安達科技取得的成績,是快速發展中的貴州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貴州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優勢,搶抓新能源電池“風口”,積極布局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推進相關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角。新華社記者施錢貴 攝
過去以磷化工為主的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雙龍工業園區,由於有豐富的磷礦資源和産業基礎等先天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生産企業入駐。
“我們看中的是當地良好的産業基礎,工業廢料能實現循環利用。”盛屯能源金屬化學(貴州)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陳少文&&,可能在別的地方,磷化工企業産生的硫酸等工業副産品難以處理,但在這裡硫酸是重要的生産原料,能夠實現就地消化。
隨着盛屯公司的項目落地,當地還“以商招商”引進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計劃投資數十億元,建設年産10萬噸鎳鈷錳三元前驅體項目,實現優勢互補、産業共融。
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暉陽(貴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片忙碌,針狀焦等生産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到這裡,經過一系列複雜工序後成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該公司負責人胡海平介紹,公司在當地投資30多億元建設年産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項目分兩期建設。截至目前,年産5萬噸高性能負極材料生産線和2萬噸石墨化車間的一期項目已全面建成投産。
據了解,暉陽公司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産和銷售。“不管是三元電池還是磷酸鐵鋰電池,都離不開負極材料。”胡海平説,公司採用新型石墨化工藝,能大幅降低生産能耗,使産品更具競爭優勢。
新能源電池材料樣品展示。新華社記者施錢貴 攝
為支持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發展,貴州省財政出資100億元設立新動能産業發展基金,重點支持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等産業發展。同時,統籌10億元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用於支持貴州6個重點産業園區、20個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重點項目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並在省級層面成立了新能源材料創新中心,圍繞磷、氟等相關領域努力突破産業鏈關鍵技術屏障,帶動産業轉型升級。
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貴州在新能源電池及材料領域有了一定話語權,已經形成以銅仁大龍開發區、貴陽國家高新區等為代表的鋰電池材料産業集群,孕育出中偉新材料、振華新材料、安達科技等知名企業。
數據顯示,2020年,貴州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規上工業總産值僅為120億元,但2022年躍升至532億元,今年有望突破1000億元。